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刘昌年(甘肃省节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徐荣华(甘肃省统计局)
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角色。在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活动明显是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西方学者并不过多地讨论和研究哪种社会组织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我国的情况与工业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区别,政府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实质上让位于政府,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工业行业的管理部门),广泛参与了技术创新的各种活动,有的甚至插手或承担着本由企业承担的具体义务,企业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地位,退化为只是简单的加工车间,造成了我国长期存在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现象。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我国社会广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占主导地位。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如何,影响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理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一论断出发,首次探索性地归集了评价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三大要素,即技术创新基础、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并在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归类、筛选出了较好代表这三大要素的 26 个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反映技术创新活动内容的统计指标,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地反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客观、准确、全面、深入地反映在技术创新中企业主体
实用文档
地位的状况,为研究和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
(一)技术创新基础指标
A 工业企业属技术开发机构占全国科技活动机构比重
B 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
C 有技术开发活动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
D 微电子控制设备占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比重
E 企业科技项目占全国科技项目比重
(二)技术创新投入指标
1. 经费投入
A 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比例
B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自筹比例
C 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实用文档
D R&D 经费占企业全部技术开发经费比重
E R&D 经费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F R&D 经费支出结构
G 技术引进费用
H 消化吸收费用
2. 人力投入
A 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B 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C 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比重
D 企业 R&D 人员占全国 R&D 人员比重
E 企业 R&D 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F 企业 R&D 人员占企业全部技术开发人员比重
G 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企业 R&D 人员比重
实用文档
(三)技术创新产出指标
A 新产品开发项目占科技活动项目总数比重
B 新产品实现利税占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
C 新产品开发经费占技术开发经费比重
D 科技成果
E 专利申请
F 技术合同
二、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条件现状
1. 从全国来看,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社会组织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所占份额比,可以说企业占据着半壁江山,有着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组织基础。 2000 年,我国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 16978 个,占全国技术开发机构总数的 55% 。但是,就企业组织内部来看,我国企业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比重却较低。 2002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 25.3% ,大部分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而且这一趋势还有加剧之势。 1991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数占 52.9% ,这些年不断下降, 2002 年,仅为 25.3% ;有科
实用文档
技活动的企业数也由 1995 年的 56.9% 下降到 2002 年的 44.8%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及活动处于萎缩当中。
2. 从设备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设备购置中,微电子控制设备所占比例虽有提高,但速度缓慢。从 1991 年到 2002 年 11 年间,在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迅猛发展的时代,它只从 6.1% 提高到了 9.1% ,这势必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现状
1. 从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筹方面看, 1991 年至 2002 年,全国筹集的科技活动经费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企业筹集经费也在不断提高。 1991 年,企业筹集科技活动经费 121.6 亿元,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 28.5% ;政府筹集科技活动经费 126.4 亿元,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 29.6% 。 2002 年,企业筹集科技活动经费 1676.7 亿元,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 57.1% ,比 1991 年提高了 28.6 个百分点;政府筹集科技活动经费 776.2 亿元,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 26.4% ,比 1991 年下降了 3.2 个百分点。同期,在企业所筹集的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自筹资金从 63.0% 提高到了 84.1% ,而政府资金则由 7.1% 下降到 4.4% 。那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技术创新筹资主体的“错位”情况已发生根本改变,我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已由政府为主转向企业为主。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明,我国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改善。
2. 从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看,尽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从 1991 年的 166 亿元,以年均 19.4% 的速度提高到 2002 年的 1164.1 亿元,但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从 1.39% 提高到了 1.73% 。由此看来,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从这个角度讲我国企业还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的主体,甚至地位还有下降趋势。
实用文档
3. 从企业对技术的消化吸收看,消化吸收强度不够。日本和韩国成功的经验是在技术引进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消化吸收的投入,这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 1:3 的水平。而我国目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 1:0.07 ,我国 500 强企业的这一指标也仅为 1:0.1 ,差距较大。 2002 年,我国技术引进费高达 372.5 亿元,技术消化经费支出仅为 25.7 亿元。在 12 年间,消化吸收强度一直在 0.04~0.09 间徘徊。这种投入不足和投入不合理现象的并存,说明我国企业二次创新能力非常缺乏。
(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力投入现状
1. 从人员数量上看,我国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从 1991 年的 36% 上升到 2000 年的 66.4%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也达到了 61.6% 。说明我国科技活动人员分布模式属于企业主导型。
2. 从人员质量上看,就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我国企业为 6.9% ;科学家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我国企业为 58.8%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4.7 个百分点。这一切都表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在质量上还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四)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现状
1. 从 R&D 经费的使用看,目前我国企业所占的份额虽已超过 60% ,但是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的 R&D 经费使用中企业都占到 70% 以上。与这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这一比例还是比较低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 R&D 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仍是不够稳固的。
实用文档
2. 从 R&D 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看,在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发达国家,其企业对 R&D 的投入一般都占其销售额的 3% 左右,高技术企业对 R&D 经费的投入则占其销售额的 5% 以上,而世界 500 强企业一般要占 5%~10% 。我国 500 强企业 R&D 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才为 1.6% ,差距都非常大,可以说明我国企业的 R&D 经费严重不足。
3. 从企业在 R&D 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所占比例看,我国企业基础研究比例明显过低。根据对各国不同发展阶段数据的比较,企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之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企业基础研究大约要占 R&D 经费支出 15%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过去 30 年间基本稳定的这一比例,这或许是 R&D 三类活动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而我国企业,基础研究所占比例却只有 0.4% ,明显过低。
4. 从企业技术创新的 R&D 人员投入看,我国企业 R&D 人员增长较快,在全国 R&D 人员中所占比重也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显著。 2000 年,我国企业的 R&D 人员投入占全国 R&D 人员的 52.2% ,而属于企业研究机构主导型的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平均则在 60% 以上,美国甚至达 75.4% ,相比而言,我国企业 R&D 人力投入还是较弱。
5. 从企业 R&D 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看,我国企业的 1.6% ,与同期发达国家企业 R&D 人员占企业从业总人数的 10% 以上的比重相比,差距更大;就企业 R&D 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看,我国企业为 73.5% ,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9 个百分点,企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明显不足。
(五)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现状
实用文档
1. 目前我国企业无论在专利申请受理还是在专利拥有、发明专利等方面都占全国总量的 65% 以上,有绝对优势;在技术市场中,企业是最大的买主,其购买技术的合同金额占技术市场合同总金额的比重一直在 65% 左右,卖出技术的合同金额占技术市场交易总额的 15% 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出方面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
2. 就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的要求看,企业在科技成果、新产品、项目数量上所占比重应是最高的,可是实际并非如此。在全国完成的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中,企业完成的不到 30% ;在我国有技术开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每年开发的 6 万多项新产品中,能达到国际水平的不足 2.5% ;在 R&D 项目(课题)数量上, 2000 年,全国共有 204520 项 R&D 项目,其中工业企业只占到 22.4% ,而美国工业企业的 R&D 项目占全国的 70% 以上。
3. 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上,力度也不够。新产品开发项目占科技活动项目总数的比重在下降,由 1995 年的 61.5% 下降到 2000 年的 55.9% , 2002 年又降到 54.2% ;新产品实现利税占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 1991 年是 10.3% , 2000 年为 10.8% ,多年举足不前;新产品开发经费占技术开发经费比重, 1991 年是 43.0% , 2000 年也只提高到了 47.2% ,几乎处于徘徊状态。可见,在新产品产出上,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六)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现状
本文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并采用技术进步贡献率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由些测得 1990 年到 1995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31.5% , 1995 年到 2000 年为 32.1% ,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贡献率一直低于资金的增长速度和
实用文档
贡献率,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贡献率相比差距更远,几乎是其一半。这说明,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依然主要是靠资金和人力的追加投入实现的,技术创新的绩效还较低,还没占主流,起不到主导作用,经济增长依然是粗放型的,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三、结论
经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状况有较大改善。
理由是:
1. 我国企业已成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主体;
2. 我国科技活动人员分布模式属企业主导型;
3. 我国科技活动组织机构模式属企业主导型。
(二)我国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理由是:
1. 我国企业还不是技术创新投入主体;
2. 我国企业还不是技术创新研发主体;
实用文档
3. 我国企业还不是技术创新产出主体;
4.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还不是经济增长的主流。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