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总学时:42学时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是师范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属于心理学类课程。该课程作为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在使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能够联系教学实践、应用心理发展规律分析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2.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对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事实和规律及该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的焦点进行介绍,侧重于儿童时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模式,注重对儿童的发展性特点的介绍。
3.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作为师范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务使未来的教师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能将其融入后续的教育学和课程论的学习,应用到见实习过程,形成科学的儿童观。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包含三个模块,即基本理论和方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及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每周2课时,共42课时,计3学分。
3.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试讲部分内容、自我成长剖析以及分析反思见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儿童心理问题等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属于教考分离科目,采用随机抽取试卷库试题进行闭卷考试。试题的编制,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 40 :45 :15 分布。最后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参与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儿童心理发展事实,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应用基本原理和心理
发展规律分析、解释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发展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师范教育素养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具备教育科学理论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2、理解儿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3、掌握儿童在注意、记忆、智力、语言、情绪、人格和道德的发展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2、能够灵活理解并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的观点。 3、能够查阅并分析儿童心理方面的文献资料。
4、能够在见习过程中运用儿童心理的基本规律解释教学现象。 (三)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科学儿童观。 2、形成用发展的视角分析实际教学中的儿童问题。
3、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进行初步的、独立的儿童心理研究。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儿童发展绪论
【教学目标及要求】
1、 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含义与学科性质。 2、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3、 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4、 理解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评估法、临床法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5、 掌握并能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教学时数】 3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学生自我剖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三)儿童心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设计 本章思考题
1、 什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 2、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3、 观察法的种类及实施要求。 4、 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及要求】
1、 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争论。 2、 理解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3、 掌握并能运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4、 深刻理解华生、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 5、 理解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
6、 掌握并能运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7、 理解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教学时数】 6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争论
(一)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争论 (三)基本问题对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派别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认知主义理论
(四)其他理论观点及理论背景 本章思考题
1、 评述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2、 评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阶段理论。 3、 评述华生、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4、 评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5、 评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6、评述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
【教学目标及要求】
1、 理解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2、掌握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 3、掌握儿童生理发展的原则。
4、深刻理解儿童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5、掌握儿童动作发展的原则。
6、理解并能运用遗传、成熟与环境的含义及其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观摩录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胎儿的发育 (一)胎儿发展的过程 (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 儿童的生理发展
(一)儿童身体的发展 (二)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儿童动作的发展 (四)遗传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本章思考题
1、论述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2、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儿童生理发展的原则。 4、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原则。
第二部分 认知与语言的发展
第四章 儿童的认知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测量婴儿感觉发展的研究方法。 2、了解婴儿期视觉的发展。 3、了解婴儿期听觉的发展
4、深刻理解婴儿期深度知觉的发展。 5、了解婴儿期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6、深刻理解客体永久性的含义。
7、深刻理解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8、掌握皮亚杰对儿童认知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思维特点。 9、深刻理解思维守恒性的含义。 10、理解儿童记忆和元记忆的发展特点。 【教学时数】 6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观摩录影、案例分析、见习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 (二)视觉及空间知觉的发展 (三)听觉、嗅觉、触觉的发展 (四)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基本观点
(二)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第三节 儿童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一)基本观点
(二)儿童记忆的发展研究 本章思考题
1、评定新生儿感觉发展的方法有哪些? 2、论述婴儿期深度知觉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 4、简述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和发展。
5、论述皮亚杰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6、简述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规律。
第五章 儿童的智力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 2、掌握卡特尔的流体-晶体智力理论。 3、深刻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4、理解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5、深刻理解智力测验的信效度、常模、智力的分布。
6、理解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儿童量表以及婴儿智力量表。 【教学时数】 5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力的相关理论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因素论 (三)智力的结构论
(四)卡特尔的流体-晶体智力理论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六)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第二节 智力的测量与发展
(一)智力测验及其构成要素 (二)常见的智力测验 (三)智力的一般发展趋势 (四)智力发展的稳定性与差异性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卡特尔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2、如何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3、评述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的意义。 4、智力测验常用的信度和效度指标有哪些? 5、简单列举斯坦福-比奈量表中的相关项目。 6、简单列举韦克斯勒儿童量表的相关项目。
第六章 儿童的语言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深刻理解行为主义的语言获得理论。 2、深刻理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3、理解前言语期的特征。
4、深刻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标志及词义的发展特点。 5、理解儿童句子的发展阶段。 6、掌握儿童句子理解的策略。 【教学时数】 3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观摩录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理论
(一)先天决定论
(二)环境和学习理论
第二节 前言语阶段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语音发展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交流发展
第三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义的发展 (二)语法的发展 (三)语用技能的发展 本章思考题
1、简述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语言获得装置的含义和作用。 3、什么叫做儿童的“牙牙语阶段”? 4、语言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5、什么叫做“词义的扩张和缩小”?
第三部分 情绪、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七章 儿童的情绪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儿童情绪的功能。 2、了解儿童情绪的发展过程。 3、理解婴儿微笑的发展。 4、理解婴儿哭泣的发展。 5、深刻理解情绪发展的学习理论。 6、理解怯生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7、了解儿童自我意识的情绪发展特点。 8、了解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 9、理解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教学时数】 4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试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论
(一)情绪概述 (二)情绪的学习理论 (三)情绪的精神分析理论 (四)情绪的认知理论
第二节 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早期的情绪发展 (二)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三)青少年的情绪发展 本章思考题
1、儿童先天的情绪表达有哪些? 2、简述婴儿微笑发展的阶段。 3、简述婴儿哭泣发展的阶段。 4、简述华生的害怕情绪形成的实验。 5、克服害怕情绪可以使用哪几种方法?
第八章 儿童的人格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2、掌握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
3、深刻理解影响人格形成的生物因素和家庭因素。 4、掌握依恋的发展过程。
5、掌握艾斯沃丝的依恋测量方法及类型。 6、了解依恋的相关理论。 7、掌握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方法。 8、深刻理解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9、理解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 4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人格发展概述
(一)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与人格发展 (二)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三)同伴与人格发展
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与结构 (二)自我认识及其发展
(三)自我体验及其发展 (四)自我控制及其发展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理解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3、影响人格发展的家庭因素有哪些方面? 4、婴儿的依恋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5、艾斯沃丝使用了什么方法将儿童的依恋划分为哪几个类型? 6、什么叫做“点红测验”?
7、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8、延迟满足的实验范式有哪些?
第九章 儿童的同伴交往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同伴的作用。
2、了解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3、理解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4、理解现代游戏的理论和分类。 5、掌握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阶段。 6、理解塞尔曼的友谊发展阶段。 7、理解同伴地位的研究方法和类型。 8、了解影响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教学时数】 3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一)同伴的作用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同伴交往
第二节 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模式
(二)同伴关系:同伴地位的研究 (三)同伴友谊的发展
(四)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
第十章 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性别角色的相关概念。 2、了解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 3、理解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理论。 4、了解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5、了解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培养的途径 【教学时数】 2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性别定型化过程
(一)性别定型化的含义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性别差异的表现 (二)性别定型化的形成理论 (三)性别定型化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 儿童的道德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2、理解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3、掌握并能运用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4、深刻理解并能运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5、深刻理解班杜拉的攻击实验及其社会认知理论。 【教学时数】 4课时左右 【授课方式】 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模型 (二)社会学系理论 (三)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二)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三)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四)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
(一)攻击行为的含义 (二)攻击行为的理论 (三)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四)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五)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 本章思考题
1、哪些因素导致儿童的攻击行为的产生? 2、哪些因素有利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4、班杜拉的攻击实验内容是什么? 5、如何控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二)教学设计
每节课以回顾前节内容开始导入新内容的介绍,在每个章节开始时以录影或文字呈现一个相关案例,由学生讨论案例,教师总结案例,然后导入章节内容;在每个章节结束后,通过该节开头案例进行理论总结,并给予一定的文献资料参考,部分章节需要学生在给予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独立检索补充文献并进行阅读总结,形成小论文。部分导入性内容,由于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经学习,可由学生温习后进行讲授,学生提问、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理念
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采用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试讲、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突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儿童认知、人格和道德的发展特点,能够运用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理论解释教学活动中的儿童表现和教师行为。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课程开设的时间点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接触教育对象的经验累积,因此在理解抽象的发展理论中有一定困难。如何使学生建构起自己的儿童发展观,并能将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设计结合,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呈现真实教学活动案例,结合学生的见习活动和自身成长经历,共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 3、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学生试讲、小组讨论、见习反思等。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为主,利用多媒体优势,观摩相关影音资料,使学生直观理解儿童发展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打破教师讲授的单一格局,使学生在理论课堂的学习中,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采用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理论考核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见习反思、文献检索和分析的作业等实践环节进行。平时评分主要针对实践部分,具体考察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课程结束时用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结合平时成绩给出总评分。
各部分内容的评价重点可参考以下表格进行: 课程章节 第一章 绪论 评价目标 1.能够区分观察法、调查法、评估法、临床法。 2.结合案例分析研究设计。 第二章 基本理论 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案例分析;考试(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8% 评价比重 1.能够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争论。 课堂提问;考试(选择题、2.能够阐述并运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10% 第三章 生物基础 1.能够灵活运用儿童的身体发展原则和动作发展规律解释案例。 2.能够运用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理解儿童发展。 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考试(选择题、判断题) 5% 第四章 认知发展 1.掌握发生认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见2.能够阐述并运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儿童的思维特点。 习反思;考试(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0% 第五章 智力发展 1.能够阐述并运用经典的智力理论解释儿童智力的发展。 2.能够理解常见的儿童智力量表。 3.能够理解儿童智力发展的趋势。 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考试(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10% 第六章 语言发展 1.能够阐述儿童词义发展的特点。 2.能够灵活运用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 3.能够理解语言获得的理论。 课堂提问;考试(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 7%
第七章 情绪发展 1.能够阐述婴儿微笑的发展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讲课;考2.能够理解儿童害怕情绪的发展。 试(选择题、判断题、名3.能够理解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特点。 4.能够理解情绪发展的理论。 第八章 人格发展 1.能够阐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 2.能够阐述并分析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 3.能够理解并应用同伴的相关研究方法。 4.能够理解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第九章 同伴交往 1.理解同伴的作用。 2.了解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3.理解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4.掌握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阶段。 第十章 性别角色 1.理解性别角色的相关概念。 2.了解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 3.理解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理论。 4.了解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第十一章 道德发展 1.能够阐述并分析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能够理解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 3.能够理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能够理解儿童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三)教材的选用及编写 1.教材的选用
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教参资料的选用
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考试(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15%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 1%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4%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0% 词解释、简答题) 10%
[1] 桑标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 [2]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 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 李丹编著.《儿童心理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5] 王振宇著.《儿童心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 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7] 皮亚杰等著.《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 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9] 申继亮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0] 陈威主编.《小学儿童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1] 沈德立主编.《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2] 陈帼眉编著.《学前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3] 庞丽娟,李辉编.《婴儿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4] 高月梅等.《幼儿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本课程除以上提供的参考书目以外,学生还可以登录以下网站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1] 南京中小学心理教育网 [2] 华夏心理网 [3] 台湾心理学资源网
[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网站 http://psych...cn [5]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网站 [6] 中国心理学会 [7] 美国心理学会
编写者(课程负责人):周舟
审核者(专业负责人):
院系(部门)教学委员会主任:
2017年2月19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