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方案

2020-07-09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编制目的

为了在优质、快速地完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 LXS-17标范围内桥涵大体积砼工程,同时保证工程质量。 编制依据

1、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17标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2、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高性能砼施工实施细则》 3、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关于戈壁荒漠地区砼施工有关文件、通知等。

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3-2005)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15-2003 J286-2004)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 [2005]160号)

7、中铁十七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文件等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17标范围内桥梁挖井基础、承台、墩台身等大体积砼的施工。

程概况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 LXS-17标段,起讫里程

DK1015+000~DK1119+679,全长

104.679km,本标段特大桥3座,分别为跨柳园西气东输特大桥(DK1028+751),全长:2.4Km,柳园特大桥(DK1041+411),全长631.7m,验欢河特大桥(DK1099+861),全长926.7m,大桥2座,分别为柳园3号大桥(DK1042+779),全长

218.44m,小泉东大桥

(DK1054+100),全长374.1m,中桥4座,分别为峡东中桥、柳园1、2号中桥,布泉中桥。本标段桥梁基础根据桥址处的的地质情况,分别设计有挖井基础、桩基承台,桥墩一般为圆端形实体墩,跨柳园西气东输特大桥墩高大于20m桥墩设计为变截面空心墩,桥台为空心桥台。挖井基础、承台及圆端形实体墩均采用一次灌筑完成。为防止大体积砼施工水化热反应使得砼开裂,施工时采用降温措施,以确保砼施工质量。

施工方法及措施 施工方法 挖井基础

挖井基础基坑开挖到位并做好周边危石清理和基坑防护后,将已焊接成型的角钢支架采用汽车吊整体吊入基坑内,定位完成后四周焊接角钢斜撑将支架固定于基坑岩壁上,使其稳固牢靠。在角钢支架平台上铺设脚手板,并固定牢靠,然后安装墩身预埋护面筋,钢筋安装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准备砼浇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砼采用泵送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分层布料,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

40cm内。为确保砼振捣密实,根据挖井基础一次浇注砼方量大的特点,每次浇筑时至少配备4台振动器负责振捣。砼浇注时应做好砼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的测定并做好试块。砼浇注完毕后表面应二次抹面并压光,初凝后表面喷涂两遍养护剂并用土工布和彩条布严密覆盖,设专人洒水养护。

承台基坑按要求开挖后,应立即凿除桩头松散砼,调整桩

头钢筋,平整基坑底平面,测量放样承台平面位置及高程。待桩基检测合格后,浇筑承台砂浆垫层,并要求垫层大面平整,不得有坑洼现象。垫层砼浇注达到一定强度后,直立承台模板同时安装承台钢筋及墩身护面筋,钢筋绑扎完毕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浇筑承台。采用泵送砼入模,插入式振捣,分层浇筑成型,砼表面二次抹面压光,砼初凝后,采用养护剂喷涂表面,并用土工土严密覆盖。

墩台身 本标段小于

20米的桥墩均为圆端实体墩,采用大块钢模板,一模到顶,一次灌筑完成。具体做法为,墩身护面主筋及箍筋绑扎完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直立墩身模板,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中部设4到拉筋,确保墩身模板直立牢靠,墩身外侧1m处搭设双排脚手架及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砼浇注采用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一次浇注成型。

施工所采取的措施 控制水泥用量

在保证设计所规定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使用的材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温升

尽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降低绝热温升的有效办法是掺加适量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粉煤灰因含有大量的活性

Si02和A1203,有“固体减水剂”的美称,其掺入混凝土中具有增强效应、增塑效应、填充效应和削减温峰的作用,是配制大体积混凝土不可缺少的材料。加入适当的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胶凝物质,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使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明显降低。粉煤灰可以和水泥水化放出的

Ca(OH)2反应,降低水化热。因此,以粉煤灰置换部分水泥后,水化热放出的速度减缓了。水化热降低的比例,一般是粉煤灰的置换率的1/2左右。因此,通过添加粉煤灰可以抑制混凝土的温升,从而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控制混凝土泌水

因水泥用量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产生泌水现象。通过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尽量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自由水,是降低泌水的有效办法。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增稠剂以改善混凝土粘度,也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情况。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

为了降低混凝土泌水而采用了低水胶比的技术措施,这同时也导致了混凝土的收缩加大,因碎石的强度、密度、吸水率和外加剂种类对混凝土干缩影响也很大。降低混凝土收缩的途径有:①降低砂率,②选用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小的碎石,③选用收缩较小的聚羧酸系外加剂。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原材料温度+搅拌升温+运输过程升温+泵送管内摩擦升温的总和。可以控制温度的环节,第一是原材料温度,第二是泵送管内摩擦升温。

采取的对策措施是,拌合站对砂石料进行覆盖(或提前进遮阳棚)防止砂石蓄热,搅拌水用地下深井水,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第二用棉毡将泵送管包裹,防止太阳直晒,不断用凉水冲湿降温。这样力求把入模温度控制在可能达到的范围。

优化混凝土浇注工艺

优化浇筑工艺,采取“斜面分层,薄层浇注,连续推进”的施工工艺。

由于混凝土方量较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应选择温度最低时段进行,错过高温时段,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

30~35cm,并在横桥向方向按1:2的坡度全断面摊铺,混凝土振捣采用50mm插入式振捣器,如果下层混凝土已进入初凝或即将初凝,则振捣棒振捣时不宜插入下层,以达下层表面为宜,如下层混凝土未达初凝可插入下层5cm,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防止漏振,也不能过振,确保质量良好。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上下两层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埋设降温管

采取“内排”并“外保”的养护措施。具体实施办法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管施工工艺,通过循环水以达到降温防裂目的。

冷却水管路的布设:采用直径

30mm的薄钢管每个承台布设两层降温循环回路,两层间距1.5

m,距承台垂直中心线各

0.75m,每个回路水平回转间距按1.0 m布设。具体如图 1及图2所示。 [MISSING IMAGE: , ] 图 2

墩身混凝土冷却管布置图(单位:m) 冷却水管路的固定:上层冷却水管路采用 8钩固定,下层管路采用

l6钢筋支架,吊钩和钢筋支架间距按 2.0

m布置。为避免水平移动,利用钢管进行固定。浇注混凝土后拔除。混凝土浇注时避免混凝土直接冲击上层钢筋和冷却水管路,防止变形。

冷却降温: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对混凝土采用草栅覆盖。并在浇筑完成后后开始间隔

2

h通过测温管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并随时做好记录。当混凝土温度达到

25℃以上时开始采用冷水循环冷却降温。循环降温水采用小型离心泵强制循环。

测温方法及周期:在混凝土的温控测量中,需要测量的温度参数有混凝土的拌合温度、入模温度及浇筑后的混凝土芯部和表层温度。另外,还需测量冷却管的进出水口温度,并绘制温度变化图。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

2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4h测一次。 3.2.8. 加强养护

墩身的外表面积很大,洒水养护较为困难,为防止浇筑平整后的混凝土表面早期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墩顶放置水桶进行滴水养护,当墩顶混凝土整平收面后,立即将滴灌软管布置到位,再将塑料簿膜严密覆盖其上,当混凝土表面固化形成浆膜时,立即打开阀门以滴灌的方式,对墩顶表面进行补水保湿,这种方法避免了人为踩踏没强度的混凝土表面而留下脚窝,又可以不揭开严密覆盖的塑料簿膜,就可以及时而适量的补充水分,避免浇筑混凝土早期缺水形成的干缩裂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