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师应该去接近幼儿,努力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进而了解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而与幼儿进行沟通是了解他们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会与幼儿交流是现代教育对每个幼师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爱语言情感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198-01
一、做好家访工作,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师欲走近幼儿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先了解和熟悉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幼儿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家中的表现等等,而这些光有家长的口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幼儿在和小伙伴相处时的种种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特别是孩子在面对矛盾时的表现往往最能体现孩子的性格,教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榜样映射等等。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立本的基础,我们只有走进孩子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家长,另外幼师和家长在进行沟通时,本身可以给孩子做个示范作用,比如:交流时的仪态,礼貌用语,亲切的语气等等。同时家访也可让孩子有被关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
美国的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虚心又热诚的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1)要有耐心
当孩子对我们产生依恋情感时,会经常毫不吝啬地主动与我们进行语言交流,将他们认为好玩的、有趣的、伤心的……事情都讲给我们听,这时候一定要认真地看着他们、听着他们把话说完,千万不要打断他们。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
(2)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又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给他一次解释的机会,你会发现有时候他们并没有犯错,只是与我们成人对事物的看法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已。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教师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之一。 (3)有效评价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呈现于我们眼前时,我们应用言语做一些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发和保护孩子对事物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比如:你的房子颜色涂得真鲜艳,颜色搭配很和谐,若能涂得再仔细些别出边线就更好了之类的言语,让孩子从老师的评价中知道自己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便于他们取得更好的进步。 三、注意与幼儿交流的方法
(1)老师应该微笑着与幼儿围绕话题开展沟通
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的口语应该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并伴有动态语言。教师始终要用积极的语言与幼儿谈话,告诉幼儿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应当做什么。比如说:“请轻轻地搬椅子”而不说“别把椅子碰得叮咚响”,说“请把积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说“别把积木放在地上”。教师的语言是向幼儿传递信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2)注重肢体语言的交流
在幼儿园教育中,肢体语言交流是师幼交流的重要方式,之所以重要,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对幼儿来说,一方面动作要比语言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等与幼儿交流,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肯定。另一方面,幼儿也需要教师身体的接触,使自己更有安全感。 (3)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寻找共鸣点
如:在玩游戏时,鼓励小朋友一块玩,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小朋友,老师亲自带着
玩,这样就能拉近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使他们知道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地爱他们。通过一起玩我们幼师可以知道幼儿害怕什么,为什么喜欢这样玩,可以知道那些小朋友是经常一起游戏的玩伴。 参考文献:
[1]李萍.儿童沟通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8:134-148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0:45-52
[3]冯夏婷.透视幼儿心理世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66-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