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依无托,本繁茂的绿萝,也枝渐萎蔫叶渐稀了。人也是一律。无依无托,所有的一切皆是虚妄——你感到光阴虚度却无法令之有意义,你感到漫无目的而无心痛改前非。在你迷惘忧愁之时,可曾寻求过那份承载着生命之重的依托呢?
苏轼自幼饱读诗书,书中沉淀的万千贤士的智慧,与无数壮士的豪情,赋予了他为国为民的壮怀:他上要尽忠,辅佐君王;下要尽义,恩泽百姓。他欲立身于官场,效命于朝廷,似乎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依托。但现实幻灭了他的理想,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怎能不让他愤慨?然而无力改变现实,自己也身陷险境。乌台诗案险些丧命,谪贬数次至天涯海角„„本已认定的依托动摇了,他将何去何从?他好像一株无精打采的绿萝,根须飘荡。绝望中,他重温藏书,苦寻自己真正的依托。终于,在墨迹书香中,他几乎破碎的心找到了依托,依托于文人所应有的追求:高雅闲适与趣味,纯洁高尚与正直。无论仕途怎样多舛,命运怎样坎坷,文人的风骨不能丢。它会在绝望中给予自己力量,向梦想进发。人云“大隐隐于朝”,有了依托的东坡,不再迷惘彷徨,也不逃避,而是出淤泥而不染,隐忍于朝廷。只因他紧紧抓住内心的依托,所有屈辱与挫折都已淡忘。如此,造就了他豪放旷达的一生。
拜读老舍先生前期的作品,《二马》、《赵子曰》、《猫城记》,无一不显示出油画的英式幽默。青年时留学大不列颠,浸泡于ABC式的异文化中,他的作品鲜有创新,更多的是无新意的模仿,内涵也流于浅薄。这样的文字,无异于飘荡的绿萝,虽然活着,但枝蔫叶稀,毫无生气。随着这些作品的流行,老舍愈发地感到写出它们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飘荡无所依,他的文学也无所托„„为了寻找依托,老舍毅然决定归国。也正是回到故土,让他明白了博大的中华文化才是自己真正的依托。他遨游于中华文化之中,将自身的情感融于写作之中,发挥出最真实最优秀的自己,这才有了他后期作品中呼之欲出的鲜活形象。
东坡穷困,而依托于文人的风骨,才有豪放旷达之境。老舍自恨,寻根于故土的文明,才有生动深刻之文。正如绿萝得依托而生机勃勃,他们寻得了承载生命之重的依托。这份依托,若可寻之,把握之,则枝繁而叶茂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