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理工大学《微生物学教程》考试试卷(2707)

2021-03-15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某理工大学《微生物学教程》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230分,每题5分)

1. 氮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源。( ) 答案:正确

解析:某些氮素营养物质既是微生物的碳源又可作为能源物质。 2.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答案:错误

解析:细菌的异常形态的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等引起的。

3.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的细胞生物的总称。( ) 答案:错误

解析: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 朊病毒的发现,证实了遗传信息流可由蛋白质→RNA→DNA的新途径。( )[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错误

解析:朊病毒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即不能证实遗传信息流是由蛋白质→RNA→DNA的这条途径,因为朊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即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不能直接把自身的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朊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正常生存,利用宿主体内的营养和结构物质完成生命活动,通过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的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因此朊病毒体内还是没有遗传物质,其遗传信息仍然储存于宿主DNA中,而朊病毒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 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 答案:错误

解析:噬菌体的核心一般为线状dsDNA。

6. 不同细菌的感受态出现时间都很一致,一般都是在指数期的后期。( ) 答案:错误

解析:感受态指受体细胞容易接受外源DNA片段的生理状态。它虽受遗传控制,但表现却差别很大。从时间上来看,有的出现在生长的指数后期,有的出现在指数末期和稳定期;在具有感受态的微生物中,感受态可维持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可维持几小时,有的则只能维持数分钟。

7. 卵孢子是鞭毛菌亚门的有性孢子,着生在藏卵器内。( ) 答案:正确

解析:卵孢子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后发育而成,着生在藏卵器中,是鞭毛菌亚门产生的有性孢子。

8. 微生物营养就是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 答案:正确

解析: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统称为微生物营养。

9. 使用手提灭菌锅灭菌后,为了尽快排除锅内蒸汽,可直接打开排气阀排气。( ) 答案:错误

解析:使用手提灭菌锅灭菌后,要等到灭菌锅内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打开盖子。

10. 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 答案:正确

解析:多数病毒的核酸都是双链DNA或单链RNA。

11. 用作转化实验中的肺炎链球菌有两个菌株,其一为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力的R型菌株,另一为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力的S型菌株。( ) 答案:错误

解析:用作转化实验中的肺炎链球菌有两个菌株,其一为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力的S型菌株,另一为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力的R型菌株。

12. 硝化菌产能方式为有氧呼吸。( )[华东理工大学2017研] 答案:错误

解析:硝化菌是需氧菌,利用无机物氧化过程获得能量同化CO2,合成细胞物质。

13. 环丝氨酸和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机制,都属于代谢类似物对酶的活性中心发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这一类。( ) 答案:正确

解析:环丝氨酸和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是因为代谢类似物对酶的活性中心发生了竞争性抑制。

14. 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因其是活细胞内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故属于难养菌。( ) 答案:错误

解析: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称为难养菌,例如类支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和少数寄生真菌等,而病毒不属于难养菌。

15. 病毒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形式。( )[南开大学2012研] 答案:错误

解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需要借助宿主才能生存,因为病毒本身缺乏代谢所需要的环境,所以病毒不是最原始的生命形式。

16. 用蜗牛消化酶、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酵母菌,都可获得其原生质体。( ) 答案:错误

解析:溶酶菌可以分解细菌的细胞壁,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这两者不能作用与真菌细胞壁,可以用蜗牛消化酶处理酵母菌获得其原生质体。

17.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 答案:错误

解析: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的核酸都可以是DNA或RNA。 18. TD抗体的形成只需要T细胞和B细胞两种免疫细胞的参与。( ) 答案:错误

解析:TD抗体的形成需要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三种免疫细胞的参与。

19.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偏碱性的。( )

答案:错误

解析: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偏酸性。

20. 卵孢子的数量决定于与藏卵器交配的雄器中细胞核的数量。( ) 答案:错误

解析:卵孢子的数量取决于卵球的数量。

21.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纯培养是最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扬州大学2019研] 答案:错误

解析: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很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如一些个体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这些微生物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纯培养。 22. 物镜的焦深和数值孔径及放大率成反比,即数值孔径和放大率愈大,焦深愈小。故调节油镜比低倍镜要更加仔细,否则容易找不到物像。( )[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正确

解析:显微镜物镜的五个基本参数是:数值孔径、工作距离、分辨率、焦深、齐焦距离。一般来说,数值孔径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焦深与数值孔径的平方成反比。在使用油镜时应谨慎调节,防止物像不在视野。

23. 市场上销售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较高的“螺旋藻”,实际上是一种蓝细菌。( ) 答案:正确

解析:螺旋藻不是藻类,而是一种蓝细菌。

24. 蓝细菌与真核藻类以及绿色植物一样,也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南开大学2012研] 答案:正确

解析: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大型原核生物。

25. 游动孢子只存在于鞭毛菌和子囊菌的无性世代中。( ) 答案:错误

解析:游动孢子产生在鞭毛菌的无性世代中。

26. 掷孢酵母释放掷孢子的机制虽与担子菌释放担孢子相似,但前者是有性孢子,而后者则是无性孢子。( ) 答案:错误

解析:掷孢子是掷孢酵母属等少数酵母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担孢子是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二者成熟后均会弹射而出。

27. 微生物生长最适温度,是指其产代谢产物量或生物量累积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 答案:错误

解析: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是指某菌分裂一代用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快时的培养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并不等于生长得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也不等于发酵速率或累积代谢产物最高时的培养温度,更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28. 在配制微生物培养基时,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一般只要提供K2HPO4和MgSO4两种试剂即可。( ) 答案:正确

解析:微生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有C、H、O、N、P、S、K、Mg等,一般在培养基中加入K2HPO4和MgSO4两种试剂是为了补充K、P、Mg、S,另外的几种大量元素一般是从碳源和氮源中获取。

29. 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平板涂布法测定的细菌数少。( ) 答案:错误

解析:显微镜直接计数所得为全部细胞的数量,平板涂布法所得为活细胞数量,故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平板涂布法测定的细菌数多。

30. 噬菌体因为是细菌的病毒,所以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答案:错误

解析:噬菌体是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和噬蓝细菌体等,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31. TMV病毒是由约50ssRNA核心和约50蛋白质衣壳所组成。( ) 答案:错误

解析:TMV病毒是由约5ssRNA核心和约95蛋白质衣壳所组成。 32. 在发光细菌中,单个或较稀的细菌群就可发荧光。( ) 答案:错误

解析:发光细菌发光是菌体生理代谢正常的一种表现,这类菌在生长对数期发光能力极强。单个或者较稀的细菌不处于对数生长期,也就不会发出荧光。

33. 只有能利用无机氮化物合成氨基酸的微生物,才属于氨基酸自养微生物。( ) 答案:错误

解析:氨基酸自养微生物是指不需要利用氨基酸做氮源,能把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34. 培养基配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 答案:错误

解析:配置好的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水等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该培养经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会影响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故配置好的培养基应及时灭菌。 35. 细菌的鞭毛是通过其顶端生长而非基部生长而伸长的。( 答案:正确

) 解析:鞭毛通过顶端生长而伸长,基部只起到键钮作用。

36. 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可以用细胞裂殖的方式一分为二,使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 答案:错误

解析:仅少数酵母具有与细菌相似的二分裂繁殖方式。

37. 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 答案:错误

解析:碳源谱是把所有微生物当作一整体时其可利用的碳源范围,而不是针对某个别微生物种。

38. E.coli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呈红色,它是革兰氏正反应细菌。( ) 答案:错误

解析:E.coli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红色,说明其肽聚糖层较薄,故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39. 酿酒酵母的单倍体细胞核共有17条染色体。( ) 答案:错误

解析:酿酒酵母的单倍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 40. 异染粒的化学成分是PHB。( ) 答案:错误

解析:PHB,即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质,而异染粒为磷源类贮藏物质。 41. 因支原体的细胞大小接近病毒,故具有滤过性。( ) 答案:错误

解析:支原体的大小介于一般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衣原体则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二者均能通过细菌滤器。

42.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有时也可以产生假菌丝,但不会产生真菌丝。( ) 答案:错误

解析:酵母菌可以产生真菌丝。

43. 至今利用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来作菌种鉴定的主要微生物,是放线菌。( ) 答案:正确

解析:细胞化学组分分类法是根据微生物细胞的特征性化学组成分对微生物进行的分类方法。例如利用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对放线菌进行分类。

44. 参与呼吸链的泛醌(CoQ),是一类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水溶性氢载体。( ) 答案:错误

解析:泛醌是一类脂溶性的氢载体。

45. 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 答案:正确

解析:个体的表型会受基因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46. 水的卫生指标是以大肠杆菌数为指标,因为它是病原菌。( )[宁波大学2014研] 答案:错误

解析:大肠杆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其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大肠杆菌,可认为其被粪便污染。

2、单选题(38分,每题1分)

1. 蓝细菌和藻类属于( )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 B. 化能有机异养 C. 化能无机自养 D. 光能有机异养 答案:A

解析:蓝细菌也就是蓝藻,也属于藻类,均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2. 培养( )需要震荡或通气,以保证充足的氧气。[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 A. 耐氧微生物

B. 兼性厌氧微生物 C. 好氧微生物 D. 专性厌氧微生物 答案:C

解析:项,培养专性厌氧微生物则要排除环境中的氧,同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还原剂的方式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两项,培养兼性厌氧或耐氧厌氧微生物,可以用深层静止培养的方式等。

3. 下列不属于细菌细胞贮藏物的是(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

A. 伴孢晶体 B. 异染粒 C. PHB D. 糖原 答案:A

解析:项,PH为聚P羟丁酸,属于类脂物质的贮藏物。项,异染粒是磷源的贮藏物。项,糖原是碳源的贮藏物。

4. 红螺菌科细菌的营养类型为( )。[厦门大学2008研] A. 光能自养 B. 化能自养 C. 化能异养 D. 光能异养

答案:D

解析:红螺科细菌属于光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 5. HBV致病机制( )。 A. 病毒蛋白对细胞直接杀伤 B. 病毒不会引起细胞表面抗原变化 C. 免疫复合物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D. 病毒基因不能整合人细胞 答案:C

解析: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虽与Ⅱ型超敏反应中的抗体相似,主要也是IgG和IgM类抗体,但所不同之处是这些抗体与相应可溶性抗原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HV的致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HV侵入人机体后,进入肝细胞内复制,继而释放入血,并在肝细胞表现留下特异性病毒抗原,此抗原与肝细胞膜结合,使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当病毒由肝入血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致敏淋巴细胞,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致敏的T淋巴细胞能识别与攻击附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特异性抗体一方面与血中的病毒反应,另一方面与附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膜起反应,从而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也使受感染的肝细胞受到损害,发生变性和坏死。

6. 下述细菌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是( )。[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

A. 乳酸杆菌 B. 酵母菌 C. 链霉菌 D. 支原体 答案:D

解析:支原体的直径为0.2~0.25μm,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7. 下列微生物产生纤维素酶最强的是( )。[南开大学2012研] A. 毛霉 B. 曲霉 C. 木霉 D. 根霉 答案:C

解析:木霉具有较强分解纤维素能力,常能够产生高度活性的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很强。在木质素、纤维素丰富的基质上生长快,传播蔓延迅速。

8. 污水处理中的生化曝气法是一种( )。 A. 生物膜法 B. 生物降解法 C. 活性污泥法 D. 生物吸附法

答案:C

解析:曝气是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属于活性污泥法。 9. 环境的生态平衡是指( )。

A. 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B. 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间的动态平衡 C. 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类之间的动态平衡 D. 人与环境间物质转换的平衡 答案:A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10. 在一些自养微生物细胞中存在着羧酶体,其中含有( )。 A. 过氧化物酶 B. 固氮酶

C. 磷酸核酮糖激酶 D.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答案:D

解析:羧酶体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11. 产生伴孢晶体的微生物的学名是(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

A. Escherichia coli B. Aspergillus niger C. Bacillus thuringenesis D. Bacillus subtilis 答案:C

解析:伴孢晶体又称δ内毒素,是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acillus thuringenesis)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主要产生4种杀虫毒素,其中的伴孢晶体属于( )。 A. α毒素 B. β毒素 C. δ毒素 D. γ毒素 答案:C

解析:伴孢晶体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伴随芽孢形成产生的晶体蛋白,属于δ毒素,对某些昆虫幼虫有毒杀作用。

13. 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 )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B. 插入寄主染色体 C. 插入寄主细胞膜 D. 缺陷噬菌体 答案:B

解析: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会插入寄主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 14. 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 )。 A. 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B. 生长速度快 C. 所有以上特点 D. 易得菌体 答案:C

解析: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有生长速度快、易得菌体、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等。

15. 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 A. 脂磷壁酸 B. 内毒素 C. 普通菌毛 D. 细菌素 答案:

解析:透明质酸酶可水解机体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引起组织松散、通透性增加,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

16. 细菌酒精发酵是通过( )途径发酵生产乙醇的。 A. EMP B. HMP C. ED D. TCA 答案:C

解析:E途径是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所具有的一种替代途径。本途径中产生的丙酮酸可脱羧成乙醛并进一步被NH还原为乙醇,这种方式称为细菌酒精发酵。

17. 指出正确的回答,鞭毛菌亚门的真菌( )。 A. 是由有隔菌丝组成 B. 可以产生游动孢子 C. 主要是陆生真菌 D. 可产生分生孢子 答案:B

解析:游动孢子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孢子囊内,具一根或两根鞭毛,能够游动。产生游动孢子的真菌多为鞭毛菌亚门的水生真菌。 18. 酿酒酵母菌的有性孢子是( )。

A. 子囊孢子 B. 无有性孢子 C. 卵孢子 D. 担孢子 答案:A

解析:子囊孢子的产生常见于子囊菌纲,如酿酒酵母。

19. 红螺菌科的细菌(即紫色无硫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 A. 光能无机营养型 B. 化能无机营养型 C. 化能有机营养型 D. 光能有机营养型 答案:D

解析:紫色非硫细菌是一群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内膜多样、以硫化物或硫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沉积硫的光能异养型细菌。

20. 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繁殖?( ) A. 孢囊孢子 B. 出芽繁殖 C. 分生孢子 D. 芽孢子

答案:C

解析:链霉菌的孢子丝上会生长分生孢子,分子孢子在适宜的条件即可萌发长成新个体。

21. 平板画线分离法不需要以下哪种物品( )。 A. 细菌培养物 B. 电泳仪 C. 琼脂培养基 D. 接种环 答案:B

解析:平板划线时需要用接种环蘸取适量细菌培养物,然后在琼脂培养基上划线。

22.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是( )。 A. 有原始核 B. 无核膜核仁 C. 有高度分化的核 D. 无染色体 答案:C

解析:真核微生物具有高度分化的细胞核,其核膜、核仁完整,分裂时染色质可盘绕折叠形成染色体结构。

23. 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 A. 核酸 B. 酶类 C. 细胞壁 D. 糖类 答案:A

解析:紫外线使N分子中相邻的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抑制N复制与转录等功能,从而杀死微生物。

24. 大肠杆菌及其他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就是以( )形式在细胞中执行着诸如复制、重组、转录、翻译以及复杂的调节过程。 A. 拟核 B. 真核 C. 环状 D. 核酸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菌的遗传物质是拟核。

25.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 A. 所需氮源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无机盐不同

D.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答案:B

解析:自养型微生物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

26. 质粒具有的特征为( )。 A. 环状单链DNA分子

B. 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当质粒消失后,菌体随即死亡 C. 是细胞质中贮藏营养物质的颗粒 D. 自主复制 答案:D

解析:质粒是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遗传因子,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N分子存在于细胞中。 27.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 B. 生理生化特征不同 C. 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 D. 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答案:A

解析:G+含量表示N分子中G+所占碱基的摩尔百分比值。通过测定生物的G+比后有利于比较亲缘关系。rRN测序技术是通过细胞中稳定的rRN寡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程度来确定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是微生物中非常重要的分类方法。

28. 绒毛烟斑驳病病毒中存在小分子的拟病毒,其核酸为( )。 A. dsRNA B. ssDNA C. dsDNA D. ssRNA 答案:D

解析:绒毛烟斑驳病毒是一种拟病毒,具有单链环状RN分子。 29. 对动物进行免疫时,初次免疫与第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一般为( )。 A. 5~6天 B. 2~4周 C. 2~3天 D. 3~5周 答案:B

解析:动物免疫实验中,免疫周期随抗原和免疫方法的不同以及是否使用佐剂而变化。单次注射抗体产生缓慢,效价低,维持时间短,但抗体特异性高;多次注射无以上缺点,但抗体特异性有所降低,一般

以3~4次较合适。注射间隔时间一般以1~2周为宜。间隔时间短,起不到再次免疫的作用;太长,则免疫过程延长,从而影响血清的特异性,如无佐剂时间隔2~4d,加用佐剂时可间隔10~30d。初次免疫与第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多为2~4周,此后,每次加强免疫的间隔时间为2~3周。

30. 在谷氨酸发酵用的培养基中,生长因子的主要来源是( )。 A. 糖蜜 B. 玉米浆 C. 牛肉膏 D. 蛋白胨 答案:B

解析:生长因子,可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机体内各种组织,包括成熟组织和胚胎组织。在谷氨酸发酵用的培养基中,生长因子的主要来源是玉米浆。

31. 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可以说古生菌是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特征的一种奇异的结合体。一般而言,古生菌的基因组在结构上类似于( )。 A. 病毒 B. 酵母 C. 丝状真菌 D. 细菌

答案:D

解析:古生菌在生理学和形态学上是多种多样的,其基因组在结构上与细菌类似。

32. 培养百日咳博德氏菌的培养基中含有血液,这种培养基是( )。 A. 基础培养基 B. 加富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 D. 选择培养基 答案:B

解析:加富培养基也称营养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有利于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这类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比其他微生物快,从而使这类微生物成为优势种的培养基。加入血液就是为了使博德氏菌更好的增殖。

33. 在基质脱氢和产能的四条途径中,有CO2释放的途径有( 两条。

A. EMP和HMP B. EMP和TCA C. EMP和ED D. HMP和TCA 答案:D

)解析:在基质脱氢和产能的四条途径中,O2的释放可通过HMP和T途径。

34. 接合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 A.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B. 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C.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D.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答案:B

解析:接结合菌亚门的菌丝无隔,其接合孢子由菌丝生出的配子囊接合后发育而成。

35. 下列( )物质不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A. 磷壁酸 B. 外膜 C. 肽聚糖 D. 脂蛋白 答案:A

解析: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不含有磷壁酸。 36. 当Hfr×F-时( )。 A. 所有上述特点全正确

B. 单链DNA链的5′端首先进入F-细胞

C. 进入到F-细胞中的第一个基因随Hfr菌株的不同而不同 D. 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 答案:A

解析:当Hfr×F-时,单链N链的5′端首先进入F-细胞,进入到F-细胞中的第一个基因会随Hfr菌株的不同而不同。可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

37. 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中不包括(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 A. 影印法 B. 划线法 C. 稀释平板法 D. 单细胞挑取法 答案:A

解析:影印法主要用于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以及抗药性菌株筛选。 38. 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主要的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 ),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 A. 包装机制 B. 裂解机制 C. 识别机制 D. 侵入机制 答案:A

解析:形成转导颗粒的主要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N的包装机制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

3、名词解释题(115分,每题5分)

1. 硝化作用

答案:硝化作用是指在好氧条件和无机化能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被氧化成硝酸态氮的过程。此反应必须在通气良好、pH接近中性的土壤或水中才能进行。硝化作用分为两个阶段:亚硝化、硝化。 解析:空 2. 疫苗

答案:疫苗是指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抗原制剂,通常用钝化、弱化或无害的病原体或其他产物制成,用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广义的疫苗包括菌苗和疫苗两类制剂。狭义的疫苗仅指用病毒、立克次氏体或螺旋体等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品。 解析:空

3. 异养微生物[华南理工大学2017研]

答案:异养微生物是指必须以有机物作为碳源,无机或有机物作为氮源。有的甚至还需不同的生长因子才能通过氧化获得能量而生长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属这一大类,在自然界中可分腐生和寄生两种。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源不同可分为光能异养微生物和化能异养微生物。绝大部分微生物都是化能异养型。

解析:空

4. 吸器[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吸器是指许多植物寄生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在寄主细胞表面,从菌丝上发生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料的器官。一般吸器都是真菌中的活体营养生物所生成的,且各种不同种类的真菌的吸器的形状不一。吸器可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而不使其致死。 解析:空

5. 菌视紫红质[厦门大学2008研]

答案:菌视紫红质是指嗜盐杆菌的细胞膜区域中存在的一种色素蛋白,使细菌细胞膜呈紫色。它在有光而微好氧条件下才能产生,在有光存在时,菌视紫红质摆动于两种构象之间,同时穿过细胞膜,向外释放质子,所形成的质子梯度用于驱动ATP合成。这种依赖光的ATP合成(光合磷酸化)为细菌在微氧条件下提供了另一条氧化磷酸化途径。 解析:空

6. 系统发育树

答案:系统发育树是根据菌株的16S rDNA或18S rDNA序列与相关微生物种之间的同源性,将分离获得的菌株放置于系统发育树的适当分支位置,以显示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种问的亲缘关系的图形。 解析:空

7. 厚垣孢子[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厚垣孢子是指在一些真菌的菌丝中经常见不到规则的肥大的菌丝细胞,一般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菌丝细胞内的原生质收缩、变圆,外面形成一层厚壁,以抵抗不良环境,表面一般具有刺或瘤状突起结构的孢子,经常产生在老化的孢子中。 解析:空

8.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

答案:初次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也就是某种抗原首次进入体内引起的抗体产生过程,具有潜伏期长、先IgM后IgG、总量低、维持时间短等特点;再次应答是指动物机体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体内产生抗体的过程,具有潜伏期缩短、总量高、维持时间长、抗体大部分为IgG、很少为IgM等特点。 解析:空 9. 异核体

答案:异核体出现在准性杂交的过程中,是指两个遗传有差异的体细胞经菌丝联结后,先发生质配,使两个单倍体核集中到同一细胞中,形成的双相结构。另外,使一种类型细胞与另一种类型细胞融合,也可以形成一个同时含有两种以上基因型不同的核,但有一个共同的细胞质的细胞,这种细胞也称为异核体。 解析:空

10. DNA(G+C)mol值

答案:DNA(G+C)mol值简称为GC比,表示DNA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全部碱基的物质的量百分数。 解析:空 11. 噬菌斑

答案:噬菌斑是指将噬菌体接种在有敏感细胞的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以每一噬菌体粒子为中心形成的圆形、透明的溶源区域。噬菌斑可以用于噬菌体的鉴定、分离和计数。 解析:空

12. 伴孢晶体[重庆大学2015研]

答案:伴孢晶体又称δ内毒素,是指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它是一种可以导致害虫败血症死亡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伴孢晶体是碱溶性蛋白质晶体,可被苯胺染料深着色。伴孢晶体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等200多种昆虫和动、植物线虫有毒杀作用。 解析:空

1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答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编码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的统称。MHC可以分为经典MHC与非经典MHC两类,经典MHC包括MHCⅠ、MHCⅡ、MHCⅢ基因,分别编码MHCⅠ分子、MHCⅡ分子、MHCⅢ分子。 解析:空

14. plate[武汉大学2016研]

答案:plate的中文名称是平皿,又称培养皿,是指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的一般为聚乙烯材料,分为一次性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也可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解析:空 15. 菌毛

答案: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绒毛或须毛,是指长在细菌体表的一种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细菌较牢固地黏连在物体表面上的功能。比鞭毛简单,无基体等构造,直接着生于细胞质膜上。 解析:空

16. capsid[武汉大学2014研]

答案:capsid的中文名称是衣壳,又称壳体,是指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壳体是由大量同一的壳体蛋白单体分子,即蛋白质亚基以次级键结合形成的。基于物理学原因和相对简单的几何学原理,由蛋白质亚基构成的病毒壳体主要取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两种结构形式。 解析:空

17. 温和噬菌体[广东海洋大学2013研]

答案:温和噬菌体是指侵入寄主细菌后自身的核酸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主要包括λ噬菌体和P1型噬菌体,前者的原噬菌体插入寄主细胞的染色体的特定位点,成为寄主细胞染色体的附加体,并随寄主细胞复制、繁殖而传代。后者的原噬菌体主要是独立地存在于寄主细胞内,而不是染色体的附加体,其能在许多位点上插入染色体成为附加体,而不是某个位点。 解析:空 18. Hfr菌株

答案:Hfr菌株是指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与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它与F-菌株接合后的重组频率比F+与F-接合后的重组频率要高几百倍以上的一类菌株。在Hfr中,F因子处于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状态。F因子插入的位置与方向决定着各个Hfr菌株染色体转移的起点与方向。 解析:空 19. 化学疫苗

答案:化学疫苗是指用化学方法提取病原体中有效免疫成分的化学纯品疫苗,其成分一般比亚单位疫苗更简单,例如由肺炎链球菌或脑膜炎奈氏球菌的荚膜多糖成分制成的多糖化学疫苗。 解析:空

20. 光能无机营养型

答案:光能无机营养型,又称光能自养型,是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以无机物(如水、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质的营养类型。 解析:空

21. Provirus[武汉大学2010、2015研]

答案:Provirus的中文名称是前病毒,是指整合入宿主染色体的病毒dsDNA的中间体。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RNA肿瘤病毒的基因组通过逆转录产生DNA中间体,然后整合入宿主染色体,这一过程是病毒复制的必经阶段。前病毒DNA在宿主的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产生mRNA和新的正链RNA基因组。 解析:空

22. 完全培养基

答案:完全培养基指培养细胞时,具备可使其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完全培养基用于短期内无性增殖大量细胞,以及分离和增殖营养缺陷突变型。 解析:空

23. 斜面菌种保藏法

答案:斜面菌种保藏法是指将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成熟后,移入4~6℃的低温下保藏,以后每隔3~5个月转管一次的保藏方法。

但此方法易发生培养基干枯、菌体自溶、基因突变、菌种退化、菌株污染等不良现象。 解析:空

4、填空题(185分,每题5分)

1. 病原菌侵入宿主后,按其间力量对比或影响大小决定了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即、和。

答案: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

解析:病原菌侵入其宿主后,按病原菌、宿主与环境三方面力量的对比或影响的大小决定传染的结局,包括隐形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隐性传染;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就称带菌状态;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产生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就是显性传染。

2. 原核细胞的核区内含有个染色体,其细胞膜以大量褶皱陷入细胞质里面去,称这些管状或囊状的结构为,其核糖体的大小为;而真核细胞的核含有个染色体,还含有,其核糖体的大小为。 答案:一|中间体|70S|多|组蛋白|80S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与组成上有较大差异。如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其核区只含一个染色体,而真核细胞中含有多个染色体,且与组蛋白相结合。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均含有核糖体,但其组成不同,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大小为70S,而真核细胞中为80S。此外,原核细胞的缺乏复杂的内膜系统,但其细胞膜会大量内折,形成中间体结构。

3. 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形式有、、等形式,但共同特点是机制较原始,例如①,②。

答案:转化|转导|接合|小片段转移|单向转移

解析:转化、转导和接合是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机制都是小片段转移和单向转移。

4. 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2还原为NH3的过程称为。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固氮体系可以分为、和3种。 答案:生物固氮|共生固氮体系|自生固氮体系|联合固氮体系

解析: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因此它们所参与构成的固氮体系分别叫共生固氮体系、自生固氮体系、联合固氮体系。 5. 在代谢回补顺序中,约有10条途径都是围绕着补充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代谢产物以及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代谢产物进行的。 答案:EMP|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TCA|草酰乙酸

解析:在代谢回补顺序中,约有10条途径都是围绕着补充EMP途径中的PEP以及TCA途径中的草酰乙酸进行的。 6. 四种引起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是、、和。 答案: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解析: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是引起细菌基因重组的四种方式。

7. 蓝细菌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内含有,能进行作用。但它仍属于核微生物。 答案:光合色素|产氧光合|原

解析:蓝细菌是一类能进行放氧型光合作用的光合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光合色素,能够在类囊体和藻胆蛋白体进行产氧光合作用。

8. 艾姆斯试验中使用的菌种是。[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案:鼠伤寒沙门氏菌

解析:用Ames法检测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物质的理论依据是:Salmonella typhimurium(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缺陷型(his-)菌株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发生回复突变则能生长。

9. 发酵工业的生产菌种主要来源:、和。 答案:自然环境|收集菌株筛选|购置生产菌种

解析:工业发酵的菌种来源主要是自然环境、收集菌株筛选和购置生产菌株。

10. 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双糖单位,以及四肽尾和肽桥三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溶菌酶 解析:

11. 最先发现噬菌体的是,他在培养时在菌苔上发现了透明斑点。 答案:陶尔特|金黄色葡萄球菌

解析:1915年,陶尔特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发现一些细菌菌落变得比较透明,且这种透明实体很容易通过陶瓷过滤器,可被稀释一百万倍,当放在新鲜细菌上的时候又会恢复它的滴度。直至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这些透明菌落被鉴定为噬菌体。

12.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一是,二是,并具有、以及。

答案: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外形|一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解析:细胞壁是细菌的基本结构,其具有如下功能:①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②固定细胞外形;③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13. 合成代谢的功能与分解代谢相反,是指在有关酶系的催化下,由、和一起合成的过程。

答案:简单小分子|ATP(能量)|[H](还原力)|生物大分子

解析:合成代谢是指在酶的催化下,简单小分子、ATP(能量)和[H](还原力)一起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14. 铁呼吸是在某些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中发现的,其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 答案:Fe3+

解析:铁呼吸的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Fe3+。

15. 用于分离酵母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称为,分离自生固氮菌的称为,分离土壤真菌的称为,而分离乳酸菌的则称为。

答案:酵母菌富集培养基|Ashby培养基|Martin培养基|酵母膏培养基

解析:酵母菌富集培养基是用于分离酵母菌的选择性培养基;Ashby培养基用于分离自生固氮菌;Martin培养基用于分离土壤真菌;酵母膏培养基用于分离乳酸菌。

16. 除细胞膜外,很多细菌还具有内膜系统,包括、、、等。 答案:中间体|载色体|羧酶体|类囊体

解析:与真核细胞相比,细菌的膜结构较为局限,除细胞膜外,仅部分特殊细菌具有中间体、载色体、羧酶体、类囊体等结构。 17. 孢子主动释放的三种机制是、、。[南开大学2012研] 答案:爆发机制|担孢子的强制释放|外翻机制

解析:真菌孢子的主动释放机制包括:爆发机制,如水玉霉;担孢子的强制释放,如担子菌的层菌纲;外翻机制,如弹球菌属。

18. 朊病毒的英文名称为,是一类只含一种成分的分子病原体。[南开大学2012研] 答案:prion|蛋白质

解析:朊病毒(prion)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因子,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

19.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在B、T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能特异性传递抗原决定基特异性免疫信息的三类分子分别是、和。[南开大学2014研]

答案:B细胞表面的mIg(或SmIg)|TCRs|MHC

解析:BCR存在于B细胞表面,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mIg的V区部分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TCRs是T细胞表面特征性标记,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复合物,主要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抗原呈递细胞是指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复合体的细胞,表面免疫信息分子为MHC,其主要功能是捕获、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至T细胞。

20. 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四个环节是、、和。

答案:诱变剂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解析:筛选营养缺陷型的步骤是:诱变剂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21. 抗原与抗体间有八类主要反应,例如、、和等。 答案: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中和反应

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中和反应等。不同反应中抗原种类和所需的辅助因子不同。

22. 呼吸保护是指菌科的菌种能以极强的作用迅速将周围环境中的消耗掉,使细胞周围环境处于状态,借此保护固氮酶。 答案:固氮|呼吸|氧|低氧

解析:指固氮菌科的菌种能以极强的呼吸作用迅速将周围环境中的氧气消耗掉,使细胞周围环境处于低氧状态,称为呼吸保护。

23.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体是;苜蓿暂时性条斑病的病原体是;疯牛病的病原体是;SARS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禽流感的病原体是。

答案: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型流感病毒 解析:

24. 微生物的经典鉴定指标主要有、、、、和特性等几大类。 答案:形态|生理|生化|生态|生活史|血清学

解析:所谓经典的分类鉴定方法,是相对于现代的分类鉴定方法而言的,通常指长期以来在常规鉴定中普遍采用的一些形态、生理、生化、生态、生活史和血清学反应等指标。

25. 1969年,Whittaker提出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它包括、、、和。微生物界分别属于五界中的三界,即、和。有人建议增补一个界,即。

答案: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病毒界

解析:生物分类学上使用较广的是五界分类系统,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提出的。由于五界分类系统中未能给病毒一个定义,因此70年代我国学者陈世骧以及特劳巴等学者提出了六界这一更加准确的系统。

26. 病原菌主要通过、和等的作用在宿主体内繁殖与扩散。 答案:透明质酸酶|胶原酶|血浆凝固酶

解析:病原菌是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进行繁殖和扩散,通过胞外酶,如透明质酸酶、胶原酶、血浆凝固酶,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

27. 细菌细胞膜上有两类蛋白,一类为,另一类为;另外,在支原

体的细胞膜上,还含一种只有在真核生物细胞膜上才有的独特成分即。 答案:整合蛋白|周边蛋白|甾醇

解析: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分为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两种类型,其中整合蛋白位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外周蛋白则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脂质双分子层表面。在支原体细胞中,还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28. 典型质粒的核酸分子是,存在于质粒上的特定基因,使微生物获得了若干特殊功能,如、、、、或等。

答案:cccDNA|接合|产毒|抗药|固氮|产特殊酶|降解毒物

解析:典型质粒的核酸分子是cccDNA,质粒上存在的特定基因赋予了微生物若干特殊的功能,如接合、产毒、抗药、固氮、产特殊酶和降解毒物等。

29. 微生物的两个奠基人,法国的和德国的,成就分别是鹅颈瓶实验和发现炭疽病病原菌。[南开大学2014研] 答案:巴斯德|科赫

解析:巴斯德的曲颈瓶试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创立了巴氏灭菌法,推动了罐头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被称为“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首次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科赫原则,被称为“细菌学奠基人”。

30. 不同病毒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上可形成不同特征的聚集体,如在动物细胞内的,细菌苔上的,植物叶片上的,昆虫细胞内的,以及动物单层细胞上的等。

答案:包含体|噬菌斑|枯斑|多角体|空斑

解析:病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和识别的特殊“群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病毒为包涵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菌落为噬菌斑,由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枯斑,由昆虫病毒在昆虫细胞内形成的多角体,以及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空斑等。

31. 磷壁酸是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几丁质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吡啶二羧酸钙主要存在于细菌结构中,二氨基庚二酸主要存在于菌的壁中,藻胆蛋白主要存在于中。

答案:G+|高等丝状真菌|芽孢|G-|蓝细菌

解析: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成成分有较大差异,如磷壁酸为G+所特有;几丁质多存在于高等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中;芽孢中含有吡啶二羧酸钙,对于芽孢耐热有重要作用;G-细菌中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为二氨基庚二酸;蓝细菌中含有藻胆蛋白等。

32. 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答案:病毒的血细胞凝集

解析:有血凝素的病毒能凝集人或动物的红细胞,这种血凝现象能被相应抗体加以抑制,即加入特异性抗体或特异性抗原后,使原有的血凝反应被抑制。

33. 目前知道的所有固氮微生物都属生物和菌类,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于菌科、菌科、菌目、菌科、细菌以及属和属中的部分菌种。 答案:原核|古生|固氮|根瘤|红螺|甲基球|蓝|芽孢杆菌|梭菌

解析:目前知道的所有固氮微生物都属原核生物和古生菌类,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于固氮菌科、根瘤菌科、红螺菌目、甲基球菌科、蓝细菌以及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中的部分菌种。

34. 利用干燥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和等方法保存食物。

答案:烘干|晒干|熏干

解析:干燥就是指在热空气中食品水分受热蒸发后被去除的过程。食品干燥是食品贮藏加工中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干燥技术将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除去,达到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延长食品贮藏期的目的。降低水分的方法有烘干、晒干、熏干。

35. 由于升汞(HgCl2)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于消毒,特别是制品。

答案:金属器皿|铝

解析:HgCl2会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HgCl2对金属器皿进行消毒。

36. 典型的类病毒是由美国学者于1971年发现的,它的成分是一种分子。

答案:Diener|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单链环状ssRNA 解析:类病毒是一类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分子,无衣壳蛋白及mRNA活性。1971由美国植物病理学家 Diener及其同事在研究马铃

薯纺锤块茎病病原时发现。其能侵染高等植物,利用宿主细胞中的酶类进行RNA的自我复制,引起特定症状或引起植株死亡。

37. 在肽聚糖生物合成的三个阶段中,均会受到相应抗生素的抑制:在细胞质中时,可抑制L丙氨酸消旋酶的活力;在细胞膜上时,和分别有一处抑制效应;而在细胞壁上时,则可抑制转肽酶的转肽反应。 答案: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青霉素 解析:

5、实验题(15分,每题5分)

1.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物,同时对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活菌进行计数(简述操作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菌株进行初步的鉴定。[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 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物以及对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活菌进行计数的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1)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法:根据自生固氮细菌可以自我合成氮源的特点,利用选择培养平板法制备选择培养基(缺乏氮源)来分离固氮微生物。并用显微计数法对活菌直接计数。 (2)实验步骤:

①制备缺乏氮源的固体选择培养基。 ②从同一块土壤中取适量的土壤进行稀释。

③将土壤稀释液在无菌环境下涂布到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④培养一段时间后,存活下来的即为自生固氮细菌。

对活菌进行显微计数:取适量活菌至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读取

单位面积的活菌数→单位面积的活菌数乘以活菌覆盖的单位数即为活菌的总数。

⑤将上述活菌挑取出来重新进行培养,即可得到自生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物。

(3)对菌株进行初步的鉴定:

将上述菌株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能存活下来,则是自生固氮细菌,若不能存活,则是杂菌。 解析:空

2. 培养基的制备直接关系着微生物培养的成败,简答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步骤。[重庆大学2015研] 答案: (1)配置培养基的原则

①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目的明确); ②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营养协调); ③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条件适宜);

④根据培养目的来选择不同来源的原料(经济节约)。 (2)配置培养基的步骤

①原料称量。选择培养基的不同成分,进行称量。 ②处理原料。把原料进行加热溶解。

③培养塞pH的初步调整。培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的初步调整,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会有所变化。 ④培养基的过滤澄清。液体培养基必须绝对澄清,琼脂培养基也应透明无显著沉淀。一般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法,滤纸应折叠成

折扇成漏斗形,以避免因液压不均匀而引起滤纸破裂。琼脂培养基可用清洁的白色薄绒布趁热过滤。亦可用中间夹有薄层吸水棉的双层纱布过滤。

⑤培养基的分装。培养基的分装,应按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分装于试管、烧瓶等适当容器内。 ⑥加塞。用棉花制作塞。

⑦包扎。三角瓶用牛皮纸或双层报纸包在棉塞外,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沾湿棉塞。试管先扎成捆后,在棉塞外用纸包。标明组别、培养基名称、日期。

⑧灭菌处理。一般是湿热灭菌,即在灭菌锅中处理。 ⑨摆斜面、倒平板。培养基稍微冷却后倒平板。

⑩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可使用。 解析:空

3. 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答案: 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的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1)根据选择分离的原理设计不含氮的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其氮素应来自固氮作用。

(2)将环境样品(例如土样)稀释涂布到选择平板上,放置于厌氧罐中。对厌氧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氧气,保留氮气。培养后在平板上生长出来的细菌应是厌氧固氮菌或兼性厌氧固氮菌。 (3)挑取一定数量的菌落,对应点种到两块缺氮的选择平板上,

分别放置于厌氧罐内外保温培养。在厌氧罐内外均能生长的为兼性厌氧固氮菌,而在厌氧罐外的平板上不生长,在厌氧罐内的平板上生长的即为可能的厌氧固氮菌。

(4)对分离得到的厌氧固氮菌菌落样品进行系列稀释,涂布于相应的选择平板,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厌氧固氮菌的纯培养。 解析:空

6、简答题(75分,每题5分)

1. 试列表比较真核生物各种细胞器在形态、构造、数量和功能方面的差别。

答案: 真核生物各种细胞器在形态、构造、数量和功能方面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 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器在形态、构造、数量和功能方面的差别 解析:空

2. 溶源转变与转导现象有何异同点?[武汉大学2010研] 答案: 溶源转变与转导现象的异同点如下: (1)相同点

都是由噬菌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 (2)不同点

溶源转变和转导有本质上的不同

①溶源转变的温和噬菌体不携带任何供体菌的基因;

②进行溶源转变的噬菌体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

③新性状的产生由噬菌体的基因决定,并可以随噬菌体的消失而同时消失;

④溶源转变只能用温和噬菌体,转导可以用温和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 解析:空

3. 比较机体对内毒素和外毒素免疫应答的异同。[南开大学2014研] 答案: 内毒素和外毒素免疫应答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表 内毒素和外毒素免疫应答的异同

根据上表,机体对外毒素的免疫应答以体液免疫为主,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抗毒素)中和毒素;对内毒素的免疫应答以细胞免疫或吞噬杀伤为主,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同时发挥作用。免疫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由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 解析:空

4. 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答案: 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

(1)紫色非硫细菌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CO2进行自养生活,而存在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2)紫色非硫细菌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

活;而在黑暗及有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 解析:空

5. 在无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用哪些方法来判断某种细菌是否属于有鞭毛的菌?

答案: 在无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鞭毛加粗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2)在暗视野中观察悬滴标本中细菌运动情况。

(3)在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某一细菌,如果在其穿刺线周围有混浊的扩散区,说明该菌具有扩散能力,即可推测其存在着鞭毛,反之则无鞭毛。 解析:空

6. 试述基因工程技术在发酵工业中应用的一实例,基因工程构建的重组菌株在发酵工业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有无风险?应特别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案: (1)基因工程技术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素基因克隆到荧光假单胞菌中构建的工程菌、构建假单胞菌高产铁载体的有益工程菌、头孢菌素C工程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克隆到天蓝色链霉菌的工程菌等等。 (2)重组工程菌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基因工程菌的应用是有风险的,关键是从构建工程菌的思路、设

计方案、材料的选择、工程菌的实验、发酵的逐步扩大、后处理的实施、产品的包装和应用等,每个环节都要有风险意识,严格按法律规定和实验操作规定办事,将风险降到最低或完全消除。 解析:空

7. 简述生物修复中的强化措施。

答案: 生物修复中强化措施主要包括:

(1)接种外源微生物,通过接种外源高效的降解微生物,改变降解微生物结构、数量,提高降解能力。

(2)添加微生物营养盐,为降解微生物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提高微生物活性。

(3)提供电子受体,提供充足的氧和硝酸盐等作为好氧、厌氧条件下的电子受体。

(4)提供共代谢底物,为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的降解提供代谢底物,促进降解。

(5)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利用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提高污染物的溶解度,促进生物降解。

(6)添加生物降解促进剂,一般加入各种氧化剂推动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解析:空

8. 何为营养缺陷型?应如何得到X菌的某种营养缺陷型(例如his-)菌株?简述并分析应采用的实验步骤和原理。[武汉大学2011研]

答案: (1)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是指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才能生长。 (2)得到X菌的his-菌株的方法 ①实验方法

选择影印平板的方法进行分离。 ②实验步骤

a.将待分离突变株的原始菌株以合适的稀释度涂布到野生型菌株和突变株均能生长的主平板(含完全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形成单菌落。

b.通过一消毒的“印章”(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底,表面包有丝绒布,使其尽量平整)将(a)平板的菌落分别原位转移(或印迹)到(c)平板[含有与(a)平板相同的营养成分]和(d)平板(不含缺陷型所需的营养因子,即基本培养基)。

c.经培养后对照观察(c)和(d)平板上形成的单菌落,如果在(c)平板上长而在(d)平板上不长的,则为所需分离的突变型。 d.在(c)平板上挑取(d)平板上不长的相应位置的单菌落,并进一步在完全培养基上划线分离纯化。 ③实验原理

由于营养缺陷型突变型在选择培养基(或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故采用影印平板的方法进行分离。 解析:空

9. 为什么说:“DNA芯片将开辟生命科学研究和利用的新纪元,将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答案: 这是由于:(1)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其基因的多样性,因而可以制成种类繁多的DNA芯片,储存空前规模的生命信息,可利用其快速、高效地获取大量的生命信息,使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如生物的基因鉴定、基因表达、基因组研究及新基因的发现等方面得到广泛利用,因而DNA芯片可能成为今后生物学研究及应用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方法,发挥重大作用。

(2)DNA芯片也将在工、农、医各行各业推广应用,像20世纪微电子芯片进入千家万户那样,改变人类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大进步。 解析:空

10. 举例阐述哪些是微生物可利用的资源? 答案: 微生物可利用的资源有:

(1)微生物菌体:如活性酵母、单细胞蛋白、微生物杀虫剂、细菌肥料、食用菌等;

(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氨基酸、有机酸、醇、酮、多糖、核酸、维生素、酶制剂等;

(3)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甾体转化、湿法冶金、石油勘探等; (4)微生物基因: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构建抗虫转基因植物,聚β羟基丁酸基因转入拟南芥,产生可降解生物塑料PHB等。 解析:空

11. 试比较毛霉菌和根霉菌在形态特征上的异同。

答案: 毛霉菌和根霉菌在形态特征上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表 毛霉菌和根霉菌在形态特征上的异同 解析:空

12. 简述古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的特征。 答案: (1)古生菌细胞壁的特征

在古生菌中,除Thermoplasma没有细胞壁外,其余都具有与真菌功能相似的细胞壁,其成分包括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类似)、独特多糖、硫酸化多糖、糖蛋白、蛋白质,但其含量与真菌差别很大。 (2)古生菌细胞膜的特征

①古生菌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组成,但是具多样性,亲水头与疏水尾间是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相连;

②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而真细菌或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都是双分子层。 解析:空

13. 按照成分、外观和功能分类,培养基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选择培养基富集和筛选特定的微生物。[华南理工大学2017研] 相关试题: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哪几种,简述它们各自的用途。[武汉大学2014研]

答案: (1)培养基按成分分类

表1 培养基按成分分类

(2)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分类

表2 按培养基外观物理状态分类 (3)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分类

表3 按培养基对微生物功能分类

(4)利用选择培养基富集和筛选特定的微生物的方法:根据待富集筛选的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富集和筛选特定的微生物的目的。例如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因为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合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所以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空

14. 从遗传学研究角度看,微生物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答案: 从遗传学研究角度看,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为:

(1)个体小,极少分化,每个细胞都能直接接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繁殖速度快,在短期内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有

利于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

(3)大多数微生物以无性繁殖为主,而且营养细胞大多为单倍体,便于建立纯系及长久保存大量品系。

(4)代谢类型多样,易于累积不同的代谢产物。

(5)存在着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多种原始方式的有性生殖类型。 解析:空

15. 什么是干扰素?分几种类型?其抗病毒机理是怎样的?[武汉大学2015研]

答案: (1)干扰素(IFN)的定义

干扰素是指宿主细胞在病毒等多种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的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低的糖蛋白。 (2)干扰素的类型

干扰素(IFN)有Ⅰ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两大类以及IFN-ω。 ①Ⅰ型干扰素有两种,即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前者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两者也可由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产生。

②Ⅱ型干扰素又称为免疫干扰素或γ干扰素,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3)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如下:

干扰素作用于动物机体内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传导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启动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AVP)。

抗病毒蛋白(AVP)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蛋白激酶,它可以阻断

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种为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它可以降解病毒mRNA。

抗病毒蛋白能阻断病毒mRNA与宿主细胞核糖体之间相互结合,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即阻断病毒的繁殖,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 解析:空

7、论述题(25分,每题5分)

1. 沼气发酵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案: (1)沼气发酵的阶段

沼气又称生物气,是一种混合可燃气体主要成飞为甲烷,另有少量H2、N2和CO2。其生物化学的本质是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H2和还原CO2等碳源营养物质以产生细胞物质、能量和甲烷的过程,可以分为水解、产酸和产气3个阶段。 (2)沼气发酵3个阶段的特点

①水解阶段,在此阶段,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被水解为氨基酸,淀粉、纤维素被水解为葡萄糖等。

②产酸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物质被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酸化细菌吸收并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分泌到细胞外,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和硫化氢等,与此同时酸化细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其他细菌产生的氢气和乳酸还原硫酸盐,产生硫化氢气体。这些产物

能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二氧化碳以及新的细胞物质,主导细菌是产氢产乙酸细菌。同时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菌参与产乙酸过程。

③产气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二氧化碳、甲酸和甲醇等被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转化为甲烷以及甲烷菌细胞物质,参与此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甲烷杆菌、甲烷球菌、甲烷螺菌和甲烷八叠球菌等。 解析:空

2.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设计实验证明某种动物疾病确实是由某种微生物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应如何揭示其传染途径,并建立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技术。[武汉大学2011、2016研]

答案: (1)之所以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因为巴斯德和科赫都为微生物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①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做出的贡献有:

a.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b.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霍乱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c.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此外,巴斯德还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由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奠定了基础。

d.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并深刻影响医学的发展。 ②科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 对病原细菌的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a.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奖;

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③对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方面做出的贡献: a.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 b.配制培养基。

所以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2)证明某种动物疾病确实由某种微生物引起的方法 ①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②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③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④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3)揭示其传染途径的方法及预防措施 ①揭示传染途径的方法

微生物传染一般都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

节。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

a.传染源一般指传染病患者或者携带患者。

b.传播途径包括饮水、食物、唾液、皮肤、接触、空气、生物传播等。

c.易感人群是指免疫力低下,容易被感染而患病的健康人。主要包括儿童、老人以及其他身体素质低下的人群。 ②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上述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a.控制传染源:将重症传染病患者送到医院,并住进隔离病房。 b.切断传播途径:医生或探视者身穿隔离服或戴上口罩,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给同班同学等易感人群注射“预防针”,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解析:空

3. 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微生物纯培养?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是什么?[武汉大学2012研]

答案: (1)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方法 ①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

a.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b.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 c.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 d.稀释摇管法(shake tube method)

②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shake method) (2)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 ①涂布平板法

a.原理: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b.优点:不易造成热敏细菌的死亡,是相对于稀释倒平板法而言更常用的一种纯种分离方法。 c.缺点:不能计数。 ②稀释倒平板法

a.原理: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b.优点: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

c.缺点: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

③平板划线法

a.原理: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蘸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 b.优点: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c.缺点:不能计数。 ④稀释摇管法

a.原理: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

b.优点:可分离严格厌氧菌。 c.缺点:操作比较麻烦。 ⑤稀释法

a.原理: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如果经稀释后的大多数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纯培养物。

b.优点:可以分离一些个体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c.缺点:同一个稀释度有较多的平行试管,操作麻烦。 解析:空

4. 阐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完整生命周期?[武汉大学2011研]

答案: 病毒的复制周期依其所发生的事件顺序分为以下5个阶段: (1)吸附

病毒毒粒与宿主细胞的初始结合往往涉及一个VAP分子与一个受体蛋白分子的结合,这种结合并不紧密,是一可逆过程。当毒粒上的多个位点与多个受体结合时,就可能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即发生贴附增强作用,这种增强作用使得毒粒与细胞的结合更加稳定、牢固。 (2)侵入

动物病毒能以下列不同的机制进入细胞 ①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

②利用细胞的内吞功能进入细胞,这种侵入方式又称病毒入胞,以内吞方式进入的病毒颗粒累积在细胞质小泡内,通过包膜与小泡膜的融合将内部组分释放入细胞质中;

③毒粒包膜与细胞质膜的融合,病毒的内部组分释放到细胞质中; ④以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即病毒与亚中和浓度的病毒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的病毒抗体复合物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的结合进入细胞。 (3)脱壳

痘病毒分两阶段脱壳:首先外壳由宿主细胞酶除去,然后在感染后合成的病毒脱壳酶的作用下,病毒DNA从核心中释放。 (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复制 根据病毒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时间顺序,可以将此过程划分为3个连续的阶段: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病毒晚期基因的表达。

(5)装配与释放

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一过程称为病毒的装配,又称成熟或形态发生。然后成熟的子代病毒颗粒依一定途径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释放标志病毒复制周期结束。 解析:空

5. 菌种衰退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江西农业大学2008研] 答案: (1)菌种衰退的原因

菌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当控制产量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就会引起产量下降;当控制孢子生成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则使菌种产孢子性能下降。菌种的衰退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

(2)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 ①合理的育种

选育菌种时应使用单核的处理细胞;合理选择诱变剂的种类和剂量或增加突变位点,以减少分离回复;在诱变处理后进行充分的后培养及分离纯化,以保证保藏菌种纯粹。 ②选用合适的培养基

变异多半是通过菌株的生长繁殖而产生的,当培养基营养丰富时,菌株会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代谢水平较高,为变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菌株的衰退几率。 ③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创造和发现一个适合原种生长的条件可以防止菌种衰退,如低温、干燥、缺氧等。 ④控制传代次数

菌种传代次数越多,产生突变的几率就越高,因而菌种发生衰退的机会就越多。所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把必要的传代降低到最低水平,以降低自发突变的几率。 ⑤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

有些微生物用菌丝接种会出现不纯和衰退,而用孢子接种时不会出现此现象,因此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可防止衰退。 ⑥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用于工业生产的一些微生物菌种,其主要性状都属于数量性状,最容易发生衰退。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出更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以防止菌种衰退。 解析: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