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从这一节课开始,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认识大海,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单元《大海》(板题)
师:谁见过大海?你能说说见过的大海什么样子?
生:我在青岛见过大海,大海可大了,可宽了,站在大海边,望不到海的那一边。
生:老师,我在电视上见过大海,大海蓝蓝的,海里还有许多许多的鱼、海星、乌龟呢。
师:老师课前为你们找到了一段关于大海的录像,想不想看一看?
生:(齐声)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放录像)这就是美丽的大海,蓝蓝的海水无边无际,好像和蓝天连在了一起。你看,海浪冲上了礁石,被撞成了无数的浪花落下来。快来看,这是海底的珊瑚,鱼儿在它身边游来游去……
师: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齐声)喜欢。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去海边一游。这一节,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我家住在大海边》(板书课题)--谁能来读读课题?--还有谁愿意读?--大家齐读。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入 正题,通过问学生:"你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见过的大海什么样吗?"然后教师遵循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出示了大海的景象,同时教师生动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大海中,这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先声夺人地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阅读课文
师:海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平放在桌子上,自己能先来试着读读课文吗?
生:能读(多数学生)。
师:要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可以看看拼音,问问旁边的同学也行。--开始。
生: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了课文,很认真,老师都看到了。现在同桌之间再来互相读一读。一个读,一个听,听你同桌的读音正确吗?看他指读的方法对吗?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生:同桌之间读课文。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组内读读课文怎么样?如果你喜欢,读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也可以读给其它小组的同学听。要是小组里认为谁读得好,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生:小组里读课文。
师:每个人都读完了。现在,我想知道刚才都有谁得到了别人的表扬?
生:纷纷举手。师:祝贺你们。谁愿意到前边来,指着大屏幕上的课文,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一生读课文。
师:还有谁想读吗?那好,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我们一齐来读一遍,好吗?生:纷纷起立,大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没有老师帮忙,自己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你们真的很棒。来,掌声鼓励自己。
生:鼓掌--"嘿、嘿--我真棒!"
教师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不仅读书的形式多样,如指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等,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更注重读的面,全班同学人人都能够从头至尾地读上几遍书。在反复读的活动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从而感悟了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教师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始终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当中感受了读书的乐趣。
三、随文识字
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不要骄傲呀。现在同学们就拿出笔,我们再把课文读一遍。这一回要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之间要互相帮助,看哪一组圈得又对又快。
生:读课文,圈生字。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都圈画了哪些生字?
生:我一边读一边圈,圈了"我家住在大海边"的"住、边"。"他的故事说不完"的"他、故、事、完"……(生边说,大屏幕上边显示课文的生字)。
师:现在你们看,这些生字已经在课文下面集合站成了一行,它们离开了课文,你还认识吗?
生:多数回答认识。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认给大家看,你可以认识哪个读哪个?
生:一生指认生字(没有全认下来)。
师:有谁能把这12个生字都认下来?
生:一生指认生字(全认下来)。
师:还有谁会像他这样?
生:半数以上学生纷纷举手。
师:现在就由你们作小老师来教给不会的同学,怎么样?(请不会的同学主动找老师)。
值得称道的是,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搞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个性得以发挥的余地。
师:现在都教会了吗?那我可要考一考了,我要请每个生字单独和你们见面,咱们就男女生比一比,看谁认得准,读得快,男生开始。
生:大屏幕变成显示生字,男女生比赛认读。
师:这轮比赛真激烈,看同学们这么大的学习劲头,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习了半天,我们来休息休息,轻松一分钟。课中间休息,作律动。(师同时粘贴生字卡片,并用12生肖图卡遮住。)
师:同学们已经看到了,黑板上来了许多小动物,谁认识它们?
生:我认识,这是12个属性。
师:喜欢它们吗?
生:喜欢。
师:这些小动物听说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特意赶来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但是他们有个要求,在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藏着一个生字,要是你能把这个生字读出来,再组成词,他们就会答应和你成为好朋友。--哪一组同学愿意来。
生:纷纷举手,选一组6人上前来做游戏,认读生字。
师:(一生认读"住"),你能再来读读课题吗?
生:"我家住在大海边"。
师:你能说说你家住在哪?
生:我家住在乐园小区。
师:你不仅认了字,还用它说了一句话,老师要奖给你一颗智慧星。
师:(一生认读"位",)课文上说船上有位老爷爷,那你知道船上还有位什么人?
生:船上还有位小朋友。
师:照着这句的样子,你还能说一句话吗?
生:教室里有位老师。
师:你也说了一句完整的话,老师也奖你一颗智慧星。
教师能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把识字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反过来,在实际运用中又学习巩固了汉字,这是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师:现在同学们看,12个生肖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们做朋友去了,可12个生字都留了下来,他们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先自己读一读,全都认识了就举手。
生:积极踊跃地认读、举手。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好,我们就请他做我们的小老师。
生:一生认读。
师:读得真好,现在就请我们的小老师再领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我请同学们再跟我读。
师:我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做游戏了,那现在咱们就来做个猜字的游戏怎么样?谁来猜、谁来指。
生:一人指、一人猜。(其他同学作裁判)是"住"吗?--不是"住"(2次)
师:没做够这个游戏?--没关系,咱们再接着做开火车的游戏。你们看,是我来指,还是你们自己来指。
生:自己指。
师:谁作火车头,注意全班都来开,只有每个人都读得准、读得快。火车才会开得又快又稳当地达到目的地。呜--开车了--
生:一生随意指,大家依次认。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火车正点到达了。
一节课认识12个生字,这对于入学才2个月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大的识字量!但这些学生却学得那么轻松,在"交朋友"、"猜字"、"开火车"等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认识了汉字,真正是寓教于乐。
四、朗读、背诵
师:游戏过后,生字小朋友又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齐读一遍课文,你们看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自由读一读。--答:没有不认识的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不想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听?
生:想。
师:那好,现在就把书扣过去,自己试着背一背。生:学生纷纷背课文。
师: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生:背课文。师:谁要是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背一背就更好了。
生:表演背。
师:还有谁想背。那好,会背的就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背诵课文也生动有趣,采取了自由背、指名背、表演背、师生齐背等多种方式。
五、总结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是不是更喜欢大海了。
生:是。
师:想不想再去海底世界看一看。
生:想。师:那好,今天回家之后,同学们就找一找海底动物、植物的图片。下节课,咱们在班级进行一次海底世界展览,怎么样?
生:齐呼--好。
师: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执教:宁安市实验小学 伊艳春)
(点评:宁安市实验小学 索荣艳)
《观察蜗牛》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2.通过观察蜗牛使孩子们体验到原来认为熟悉的事物,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意识到科学观察可以使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
3.进一步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观察事物,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培养学生用观察工具(放大镜)观察物体细小部分的能力。
5.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了解蜗牛喜欢的食物。
6.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教学重点
1.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观察蜗牛,获得新的发现。
2.通过对观察现象的交流,整理观察事实,形成观察结论。
教学难点
1. 对蜗牛细小部分的观察。
2.整理观察现象。
教学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
蜗牛、放大镜、记录卡、笔、尺子、线、抹布、放蜗牛的杯子、供蜗牛选择的食物(面包屑、菜叶及杆、树叶、姜、大葱、肉泥)
教学过程 设计
1.了解已有知识和经验
(1)上节课我们一起寻访了蜗牛,看着同学们专注的样子,我就知道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蜗牛的许多秘密,是不是这样的?
(2)你都知道了蜗牛的哪些事情呢?
(3)你还想知道蜗牛的哪些事情?
2. 研讨观察探究方法
(1)应该怎样才能知道蜗牛的许多事情?
学生回忆已知的观察方法,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
我们在学习植物时用了一些观察方法,用这些观察方法观察了大树和树叶,谁来说说是怎样进行观察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观察要细心,要有目的,要按一定的顺序,要动用多种感官,要做观察记录,可以借助仪器等。
(2)用观察记录卡指导学生观察蜗牛
教师介绍观察记录卡,并告诉学生要借助观察记录卡来观察,要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
"蜗牛"观察记录卡
班级: 小组: 填卡人:
观察项目 我观察到的
蜗牛的身体 可以看到蜗牛的
蜗牛的运动 蜗牛爬的样子
蜗牛用什么爬
蜗牛能在什么上爬
蜗牛吃食物 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蜗牛用哪儿吃食物
其他 我还观察到的现象
我的问题 在观察中我提出的问题
(3)安排分组合作观察的要求
每个桌上都准备了实验材料,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记录卡上。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新发现最多?哪一组记录卡上填的最多?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观察,小组内的四个成员要有分工,有合作,小组长做统一安排。
3.学生合作,观察探究
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蜗牛的运动、蜗牛吃食物,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相互交流,整理事实
(1)了解学生观察记录卡上记录的情况。学生将观察记录卡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讨论怎样交流才能使同学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观察发现?逐项交流蜗牛的身体、蜗牛的吃食、蜗牛的运动以及其他情况。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帮助整理。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进行肯定、鼓励,并利用课件配合讲解有关难度较大的内容(如身体的构造等);对学生有的发现,教师要让学生 充分展示,让全班学生共享这些新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做出指导,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5.选定问题,拓展延伸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选择延伸方向。如:蜗牛是一个小动物,它要不要呼吸、繁殖后代?它是怎样进行呼吸的?怎样繁殖后代的?蜗牛有多少种?蜗牛的亲戚有哪些?蜗牛有哪些用途?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象蜗牛壳一样有螺旋吗?同学们都知道蜗牛爬得很慢,那么它究竟爬得有多慢呢?能不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等等,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
平时我们自认为很常见、很熟悉的事物,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它。今后同学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努力发现平常事物中的不寻常的地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小学 武立华 廖作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