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行》教案

2021-09-14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一、课    题:山行

  二、教材简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写的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能于一般文人为之伤感叹息的萧瑟秋景中,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枫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颇有一种独得之乐。这是一首秋的赞歌,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的意思。

  3、通过学法引导,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验诗人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法引导,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抒发的情感。

  五、设计理念:

  1、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球心。着力培育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以教材提供的古诗为球面。以《山行》为载体,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安排同是写秋的《渔家傲》进行比较阅读,丰富学生的视野。

  3、以语言训练为球体。通过对“远上、寒山、坐、红于”等词意和四句诗意的体会,让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中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技能,并丰富母语积累。

  4、以掌握学习古诗方法为经线。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探究,自我赏析,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以加强学生诵读训练为纬线。通过五遍阅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在诵读中理解意思,在诵读中想象意境,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六、设计思路:“五步五读”,即整节课按导入新课、复习学法、学习古诗、课堂小结、课后练习五个步骤进行,其中在学习古诗中进行五遍阅读,即试读古诗,了解诗人;自读古诗,读通诗句;熟读古诗,理解意思;诵读古诗,体会情感;研读古诗,欣赏借鉴。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板书课题:山行

  第二步:复习学法  以前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在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小黑板

  五遍读诗法:

  ①试读古诗,了解诗人;

  ②自读古诗,读通诗句;

  ③熟读古诗,理解意思;

  ④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⑤研读古诗,欣赏借鉴。

  第三步:学习古诗

  ㈠试读古诗,了解诗人;

  1、学生尝试阅读,思考:

  ①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说说读后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初步印象。

  ②你知道杜牧这个人吗?

  2、师生交流。

  ①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②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㈡自读古诗,读通诗句;

  1、再次阅读,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通过看生字表、查字典或同学交流等方式,扫清读诗障碍。

  3、指名读古诗,师生适时正音。

  4、齐读。

  ㈢熟读古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读古诗,划出不懂的字词或不太明白的诗句。

  2、按小组通过“查、换、比、顺”等方式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小黑板:

  理解古诗词意的方法

  查:查字典、查词典、查资料。

  换:用同义词替换。

  比:用相近的词语比较,得出诗中原词的意思。

  顺:联系词的前后用词,得出诗中原词的意思。

  3、按小组通过“连、调、补、变”等方式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小黑板:

  理解古诗诗意的方法

  连:将每句诗中各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句诗的意思,将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调:将古诗中词序或名序颠倒的调整过来。

  补:补充古诗句中缺省的成分,得到完整的意思。

  变:对不可直译的诗意采用变式处理,通过意译得到作者想表达的含意。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

  重点词意: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喜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诗意: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

  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

  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㈣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体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师生交流。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3、观察插图,体会意境。有条件的可通过多媒体再现场景,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4、听教师示范诵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开展诵读比赛。

  读出“远上”强音,“石径”次强,“白云”强音,“有”次强,“枫林晚”强音,“二月花”弱音。

  6、有会背诵的吗?开展背诵比赛。

  ㈤研读古诗,欣赏借鉴;

  1、再通读全诗,这首诗有哪些令你感觉好的地方?

  2、师生交流。

  第四步: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2、师生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写秋景的古诗?

  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渔家傲》感情基调为“悲壮”。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让读者感到隽永清新。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第五步:课后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2、背诵古诗。3、抄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      行

  杜牧

  远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