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

2020-01-27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座座高楼挺拔而起、使用一次性卫生筷等都被人们认为这是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但我国森林的覆盖率很低。1949年时为7.5%。1991年为13.4%,现在约为13.94%,与全球平均水平31.4%相差还是很大的,要是再不珍惜森林的话,中国的国土将有一半的地区有变为沙漠的危险。由此看来我国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目前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保护自我利益基础上,尚未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自觉的层次。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是人们目前所缺少的,这对社会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精读课文就是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从小善待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下面就是笔者设计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的教学案例

  二、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三部分;

  (一)、课前准备性学习

  1、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了解乱砍伐树木的危害性。

  3、带领学生留心观察社会上乱砍树木,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师生互动

  1、复习检查。

  师: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生:……        2、再读课文。

  师: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3、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生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2)、联系上下文解疑。

  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生: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

  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学生交流。

  师:课件演示。“美丽的村庄”,

  师:指导朗读第一段。

  师: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

  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师:出示练习,思考:谁家想做(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

  生:练习,读课文相关部分。

  4、前后联系,探理激qing:

  (1)师创设情景。师边说述边演示课件:(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先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来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5、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三)课外延申,参与环保:

  选做其中的一件事:

  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或者写一条警示话,向人们呼吁:热爱大自然、善待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三、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笔者始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让他们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收集资料办墙报和写警示语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对课文内涵的深度开掘。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而激励学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