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湖北省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实证分析

2020-11-27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省情调研・ 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湖北省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实证分析 朱冬辉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如何准确地研究小康社会、分析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当前学术界所 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注重以下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努力提高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科 学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湖北省域经济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的协调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小康生活水平的关 系;注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步伐,力促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康社会;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3)10—0061—05 一、小康社会的相关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为了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邓小平同志不仅描 (一)小康、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 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 《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康,安也”。后 纪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自小平同志提出小康 多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晴况较好的生 社会的建设目标后,经历了近20年的奋斗,到2000年我国 活状态。小康是衡量国民经济水平时使用的概念,属于经济 已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在新的世纪,根据我国人民生 的范畴。而“小康水平”指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状况,主要着眼 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和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 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一般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联 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新 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划分贫富的标准,即恩 和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十八大相继提出了到2020年全 格尔系数在6o%以上者为绝对贫困,50%一60%为勉强度El, 面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据此作出了具体 40%一50%为小康水平,30%一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的战略部署。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告诉我们, 在规划中国经济建设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统计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 局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2Ol1)”中指出, 和发展。在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 自党的十六大确立中国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后,我 六大对小康社会有一个明确的描述,那就是“经济更加发展、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顺利。根据统计资料测算,lilY-n.3到 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201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0.1%,比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党的十 2000年提高了20.5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 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 就,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0.3%提高到2010年的76.1%, 上又赋予新的内涵,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 社会和谐程度改善,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7.7%提高到 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 2010年的82.5%,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程度由2000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由此可看出,小康 年的58.3%提高到2010年的86.4%,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实 社会是一个动态化的属性概念,它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 现程度由2000年的84.8%提高到2010年的93.6%,文化教 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力,以及生活环 育事业稳步发展,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8.3%提高到2010 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 年的68.0%,资源环境保护态势良好,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 (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65.4%提高到2010年的78.2%。2000年一2010年历经了我 作者简介:朱冬辉(1963一),男,湖北经济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小康社会进程的统计测度分析”(2006y181)部分研究成果。 ・61・ 国的“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从两个时期来考察,我国 点,在“十一五”时期年均提高2.59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 期1.0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映经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基本情况的生态环境影响力模 况的国民素质影响力模块,由9项指标构成;(10)反映居民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国民生活水平影响力模块,由8项指 标构成(具体见表1)。上述小康社会进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十五”时期年均提高1.51个百分 块,由10项指标构成;(9)反映国民教育和国民素质基本情 在构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 系,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影响因 系的过程中,本文借鉴了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 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 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 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2007年国家统计局 素,可以帮助我们真正认清在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三、湖北省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目前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证分析大多集中在小康社 社会的研究内容,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持续 统计科研所,重新构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 会实现程度的研究上,这些研究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小康 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模块和23个具体的二级 指标构成;肖红叶教授在《中国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中 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以及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在 此基础上,依据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评价原则和标准,在 充分考虑统计指标数据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可比性 的前提下,设计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影响因素指 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比较权威的是国家 统计局2007年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现程度,为国家管理部门科学制定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 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参考和决策依据。但这种分析方 法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各指标的影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中的指标体系等等。在 研究,该指标体系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实 标体系。本指标体系由1O个二级影响力指标模块构成。其 中:包括(1)反映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及基础设施生产能力 响权重多数采用专家评定的主观赋权法;其二、有些指标的 可操作性不强,其数据资料难以采集;其三,由于全国各地区 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存在较 大差异,因此,各地2000年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实 现程度,只能表明本地自身的发展情况,地区之间不具有完 子分析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之不足。 因子分析是通过对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找出能综 的影响力模块,由10项指标构成;(2)反映经济的发展水平 和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力模块,由7项指标构成;(3)反映各 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产业生产能力的产业结构影响力模块, 由8项指标构成;(4)反映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金融对经 反映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力模块,由 济起核心推动作用的金融影响力模块,由7项指标构成;(5) 全的可比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 7项指标构成;(6)反映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与参与程度的国 际化影响力模块,由7项指标构成;(7)反映政府管理水平及 其管理效果的政府管理影响力模块,由6项指标构成;(8)反 合反映指标信息的少数几个因子,通过这少数的几个因子来 反映多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它属于多元统计中处理降维 表1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对二级指标的说明 1.基础设施 客运总量、货运总量、网络普及率、全年供水量、水电生产量、发电总量、城市供 反映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及基础设施生产能力 影响力 水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人口密度。 的影响情况。 2.经济实力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城乡居民储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持续增长能力的经济实力 影响力 蓄存款余款、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的影响情况。 3.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二三产业GDP比重、GDP总额、规模 反映各产业的结构状、发展水平及生产能力的 影响力 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总资产贡献率。 产业影响情况 4.金融因素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上市公司数、外资 反映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金融对经济起核心 影响力 金融机构数、证券交易额和原保险保费收入。 推动作用的金融影响情况。 5.科技创新 大中型企业R&D活动人员、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收入、科技费占财政 反映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影 影响力 影响力 影响力 支出的比重、科技费、R&D经费、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授权专利数。 外资投资额、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注册资本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响情况。 响情况。 6.国际化程度 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外资固定资产依存度、旅游依存度、各地区固定资产 反映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参与程度的国际化影 7.政府管理 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城市化率、就业 反映政府管理水平及管理效果的政府管理影响 8.生态环境 率和城区面积。 情况。 人均水资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单位 反映经济环境污染、影响力 GDP的耗能量等价值、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 环境保护基本情况及废物 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利用效果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 9.国民素质 大专以上人t:/、高等院校数、文盲率、普通鬲校生师比、每十万人口的高校学生数、 影响力 课本出版种类数、各地区版权合同登记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预期平均寿 反映国民教育和国民素质的影响情况。 命。 10.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城镇 水平影响力 民消费水平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 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价格指数。 .62. 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减少指标的个数,用少数几 个不相关的因子代表多个原始指标。121 ̄t)因子分析法,就是 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地 指数,根据影响力指标指数得到各地区的因子得分与排名。 (提取方法:主成分法) 因子得分函数表达式: fFACl =0.153xl+O.159x2+……+0.120x6+0.157x7 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各地区小康社会 建设进程的发展指数。现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湖 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结合课题组调查的资料综合计 算,得到上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具体数据(由于所用的 [FAC21i=一0.456xl+0.341x2+……+O.594x6-0.375x7 科技创新影响力指标指数的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 zFa=cl1xFACl +0l2xFAC2 ̄ 资料太多,限于篇幅的控制,在此不一一列出),采用因子分 计算结果具体见表4。 析法对湖北省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分析 表4 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影响力指标指数的因子得分与排名 方法如下: 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综合发展指数模型: F__ 。zF j F;为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综合发展指数 ‘1)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 系统默认为1 zF 为i地区第i个指标的影响力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 为: zFij= CJk‘FAck k 其中:i(=1,2,...k…31)代表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 j(1,2…k…lO)代表1O个二级指标模块 k(=1,2,...n1)代表三级指标,ni为第j个指标模块中三级 指标的个数 C 是对第i个指标模块内的三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后 得出的第k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FAc 为i地区第J个指标模块内第k个因子的得分。 本文以二级指标模块“科技创新影响力指标指数(zFii)” 为例,通过利用SPSS19.0的“分析一降维一因子分析”进行 实证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并提取因子。 如表2所示,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提 表2 各因子所解释的原始变量的方差 成份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1 5.380 76.859 76.859 5.380 76.859 76.859 2 1.22O 17.427 94.286 1.220 17.427 94.286 3 0.249 3.550 97.836 4 O.1O3 1.476 99.312 5 0.037 0.528 99.840 6 O.011 0.160 10o.ooO 7 2.988E一17 4.268E一16 10o.0oO 取了FAC。、FAC 等两个因子,它们包含了94.286%的信息, 能对原始数据给予充分的解释和概括,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C1=76.859%、C2=17.427%。 2.通过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具体见表3)计算每个因子的 因子得分,再通过因子得分计算i地区科技创新影响力指标 表3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 l 2 1.大中型企业R&D活动人员 0.153 -0.456 2.科技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0.159 0.341 3.科技费 0.180 0.520 4.R&D经费 O.181 -0.0l8 5.技术市场成交额 0.18l O.0l8 6.授权专利数 0.120 O.594 7.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收入 0.157 —0.375 地区 FAC1jl FAC2jl zFi1 名次 北京 ,2.37756 4.23866 2.566O4 1.北京 天津 O.12297 O.24896 0.1379 2.广东 河北 -0.36012 -0.1968 -0.3l108 3.上海 山西 -0.52018 -0.O9643 -0.41661 4.江苏 内蒙古 -0.59175 O.05O43 -0.44602 5.浙江 辽宁 0.1347 O.16648 O.13254 6.山东 吉林 -0.56775 -0.01942 —0.43975 7.天津 黑龙江 一0-43ll8 一O.03719 —0.33788 8.辽宁 上海 1.51094 1.35073 1.39668 9.安徽 江苏 2.08142 —1.3726 1.36055 1O.福建 浙江 1.20514 —0.69203 0.80566 11.湖北 安徽 -0.15864 0.12979 -0.0993l l2.四川 福建 -0.12111 -0.19272 -0.12667 13.河南 江西 -0.54842 —0.02097 —0.425 17 14.陕西 山东 1.08889 —0.94025 0.67305 15.湖南 河南 -0.1558 -0.403Ol -0.18998 16.河北 湖北 -0.14617 -0.14536 -0.13768 l7.黑龙江 湖南 一0-3O183 -0.12221 —0.25328 l8.重庆 广东 2.86287 -2.5429 1.75722 19.山西 广西 -0.6o813 0.O2223 -0.46353 20.江西 海南 -0.7671 1 0.11822 -0.56899 21.吉林 重庆 -0.50592 O.010o1 -0.3871 22.内蒙古 四川 -0.18448 -0.10561 -0.16019 23.广西 贵州 一0.68O48 0.06296 -0.5l2O4 24.云南 云南 -0.64776 0.O8143 -0.48367 25.青海 西藏 -0.89522 -0.10253 -0.70593 26.贵州 陕西 -0.2906 0.07508 —0.21026 27.新疆 甘肃 -0.6656 0.12791 -0.48928 28.宁夏 青海 -0.7675 0.12446 -0.5682 29.青海 宁夏 -0.75871 0.09132 -0.56722 3O.海南 新疆 -0.710o3 0.09136 -0.5298 31.西藏 3.对其他二级指标影响力模块按上述相同方法处理,得 到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综合发展指数F;,即一级指标“小 10 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发展指数,Fi=∑zF ,以及湖北省小康社 J=1 会建设进程的二级指标影响力指数z F’ii(i=2,3,……,lo)在 全国的排名情况,具体见表5、表6如下: 4.分析结论。 从表5、表6中可以看出,湖北省2010年小康社会建设 进程在全国综合排名第12位,处于中上水平,这一结果与国 家统计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11》以及湖北 省统计局《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201 1》中 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也与目前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 况相吻合,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小康社会 建设进程进行分析是可行的。从分析结论来看,在10项二级 影响力指标中,经济实力和环境因素等二项影响力指标指数 排名前10,处于第一方阵;金融因素、产业因素等7个二级 影响指标指数排名在1l一16位,处于中上水平;另有政府管 理水平影响力指标指数排名在24名,处于中下水平,上述分 析结论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目前湖北经济的发展现实。 ・63. 表5 2010年31个省(市、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发展指数及排名表 地区 基础设 经济实 产业 金融 科技 国际化 政府管 环境因 国民素 国民生 综合 综合 施影响 力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理影响 素影响 质影响 活影响 得分 排名 北京 0.71 -0.27 —0.56 1.25 2.57 0.46 1.85 -0.43 2_37 1I85 9.8 天津 O.15 一O.11 一O.19 -0.23 0.14 0.73 0.37 —0.16 0.7 O.75 2.15 河北 0.14 O-3 0.2l —O.18 一O-31 -0.34 —0_32 O.26 -0.21 -0.35 —0.8 山西 一O.Il -0.2 一O.23 -0.25 —0.42 一O.53 一O.12 —0.23 一O.05 -0.5l 一2.65 内蒙古 -0.o9 -0.22 0.O8 -0.55 —0.45 -0.4 -0.05 —0.37 -0.07 —0.09 —2.21 辽宁 O-38 0.34 O.28 O.11 0.13 1.07 0.41 -0.23 O.22 0.07 2.78 吉林 -0.32 一O.18 -0.14 -0.5 -0.44 -0.4l -0-3 -0-27 O.17 -0.24 -2.63 黑龙江 -0.21 -0.39 O.O8 -0.41 -0.34 -0.29 -0.3 -0.O1 0.04 -0.28 —2.1l 上海 0.82 0.12 0.16 1.66 1.4 1-32 1I27 -0.O9 0.94 2.45 10.O5 江苏 1.23 2 1.25 1.23 l-36 1.71 OI83 l_38 O.22 O.8 12.O1 浙江 0.84 1.11 O.5 1.15 O.81 0.53 0.48 1.28 O.07 1.54 8.31 安徽 -0.14 O-2 O.03 -0.24 一O.1 一O.19 -0.24 0.O9 -0-3 -036 —1.25 4 8 13 22 17 7 21 16 3 2 5 14 展的现实情况,合理建立经济发展的管理体 制、对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潜在能力和生态 环境等方面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政府对 经济建设的管理水平,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好湖北省域经济内部发展 与外部发展的协调关系。随着高新技术发展 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 构和就业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湖北省省内 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要保持经 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湖北 福建 0.07 -0.04 0.12 O.2l —O.13 O.63 -0.25 O-29 -0.O8 0.4 1.22 江西 -0.44 -0.28 —0.o6 -0.44 -0.43 O 9 6 10 省域经济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的协调关系。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一主两副”、“两 -0-23 -0.14 —0.13 -0.42 -2.57 20 山东 O.91 1.57 1.24 O.76 0.67 0_3 0.42 1.09 -0.07 O.17 7.O6 河南 O.18 0.74 O.72 一O.O2 —0.19 -0.42 -0.26 0.41 -0.23 一O_32 O.61 圈一带”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等区域经济圈 初步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发展水平是 不平衡的。例如,武汉市2010年完成地区生 产总值5565.93亿元,占当年全省GDP总额 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湖北经济发展的 极不均衡。要使武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中 心城市,以及中部崛起的龙头,不仅需要一城 独大,更需要武汉城市圈以及湖北经济的整 体崛起,只有这样,才能振兴湖北经济,不断 提升湖北省经济建设水准,实现湖北经济的 跨跃式发展,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三)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小康生活水 平的关系。由表6可看到,在居民生活水平影 响力指标指数的排名中,湖北排在第16位, 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这与湖北省的经济发 展地位和经济实力形成极大反差。应树立以 湖北 一O.12 O.16 O.12 -0.06 -0.14 -0-26 -0-36 0.19 -0.01 -0_3l -0.79 12 湖南 -0.07 0.O2 O.23 -0.22 -0.25 -0.41 -0.39 O.21 —0.17 -0.24 一l-29 15 广东 2.05 1.99 1.57 3.17 1.76 l-35 1.1 O.63 一O.17 O.86 14.31 1 广西 一0.33 O.28 —0.18 -0.49 -0.46 -0.36 -0.42 O.37 -0.28 -0.45 —2.32 19 海南 -0.48 -0.85 -0-8 —0.71 -0.57 0-22 O.O9 —0.33 -0.14 —0.34 —3.91 24 重庆 -0I37 -0.55 -0.28 -0-39 -0_39 -0.O3 O.O8 —0.15 O.O3 -0.26 —2_31 l8 四川 -0.2 0.13 0.13 0.18 一O.16 一O.15 -0.14 -0.04 -0.23 -0-3 -0.78 ll 贵州 -0.69 -0.53 -0.64 -0.64 -0.51 -0.68 -0.36 —0.64 -0.51 -0.79 -5.99 29 云南 -0.67 -0.6 -0-32 -0.45 -0.48 -0.46 -0.23 -0.33 -0.5 -0.48 -4.52 26 西藏 -0.73 -0.93 —1.O9 -0.83 -0.71 -0.67 -0.95 -0.59 -0.59 -0.91 -8 31 陕西 -0.24 -0.48 -0.05 一O-36 -0.21 -0.47 -0_32 -0-3 0.12 -0.34 —2.65 23 甘肃 -0.66 -0.66 -0.56 -0.63 -0.49 -0.68 —0-37 -0.6 -0_34 -0.68 -5.67 27 青海 -0.69 -0.93 -0.6l -0.79 -0.57 -0.43 -0.6l -0.75 -0.33 -0.42 —6.13 30 宁夏 -0.57 -0.97 -0.81 -0.77 -0.57 -0.54 -0.46 -0.67 -0.25 -0.32 —5.93 28 新疆 -0_35 -0.78 -0.2 -0.56 -0.53 -0.62 -0.25 -0.47 一O.19 -0.48 -4.43 25 表6 201 0年湖北省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发展指数中各影响力指标指数在全国中的排名情况 二级影响力 基础 经济 产业 金融 科技 国际化 政府 环境 国民 居民生 指标指数 全国排名 设施 实力 因素 因素 创新 程度 管理 因素 素质 活水平 l5 10 12 l1 11 l5 24 10 ll 16 四、加快湖北省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几点建议 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 ooO年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经济的发展,比 拼到最后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湖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就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小康生活水平的 关系,提高薪酬水平,增加居民收入,留住和吸引各方人才, 以促进湖北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注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 步伐,力促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 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表明, 以来,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逐步加快,实现程度 逐年提高,总体水平由2000年的55.3%上升到2010年的 81.1%,平均每年提高2.6个百分点。与全国比较,2000年比 全国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2009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0.8个百分点,2010年则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建 设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进行,湖北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为了更好地加强湖北 则,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始终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谋划发展,争创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 未来,力争提前实现湖北省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笔 者看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 (一)做好“顶层设计”,努力提高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科学 管理水平。从上表6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的10项二级指标中,政府管理水平排名靠后,这要引起湖北 的社会格局,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 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 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 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新型产业,逐步淘汰落后工 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减少污染排放量,走环境与经济良陛循 省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各级管理部门根据 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力促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省内 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按不同区域结构、经济发展重点和 方向科学制定湖北省内经济的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它包括省域内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省域经济的发展 目标与发展规模、省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与增长速度等;同时 还根据省域内经济自身的特点和条件,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发 .参考文献: [1]潘皤,杨京英_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l1) 【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郁之行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