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
《芙蓉锦鸡图》
1.时代背景:北宋 赵佶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表现内容: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
3.艺术特色: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堪称“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就构图而言,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笔体清瘦劲健。
4.整体评价:《芙蓉锦鸡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名画中的精品,风格殊异、妙笔纷呈。作者使用笔和设色这两大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元素达到完美的统一。
《步辇图》
1.时代背景: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表现内容: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艺术特色: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整体评价: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
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踏歌图》
1. 时代背景:南宋
2. 表现内容: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硬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3. 艺术特色:用笔苍劲而简略,大斧劈皴极其干净利索,融入了边角之景的法则,画面采用“一角式”。用线简洁,色彩清秀。
4. 整体评价: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同时此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簪花仕女图》
1. 时代背景:中唐
2. 表现内容: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3. 艺术特色: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
4. 整体评价:《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同
时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二、美术理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秀骨清像” 形容南朝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一般多指所绘宗教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面目清秀,棱角分明的艺术特点。
《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10卷﹐可分为 3部分﹕①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其中“叙画之源流”一节论述绘画之起源及其与政治﹑教育的关系。“叙画之兴废”一节叙述历代皇室贵族藏画的聚散兴废。“论画六法”一节阐述谢赫“六法”﹐并指出“上古”﹑“中古”与“近代”画风的不同。“论画山水树石”一节论述魏晋以来山水画的发展演变。“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一节对历代画家的师承渊源和时代﹑地域给予绘画的影响详加叙述。“论顾陆张吴用笔”一节则对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 4位画家笔法风格详加剖析﹐著重论述了吴道子的艺术造诣。②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论画体工用拓写”一节提出品评作品的 5个等级﹕自然﹑神﹑妙﹑精﹑谨细﹐并论及绘画材料的选样与加工摹制。“论名价品第”一节述及一些画家作品的品位与价格情况。“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一节论述鉴定与收藏的关系和购求﹑收
藏﹑赏玩﹑保养等有关知识。“叙自古跋尾押署”一节记述古来跋尾押署的体制﹐兼及一些重要的鉴识人与装裱手。“叙自古公私印记”一节著录古今重要收藏家的用印。“论装背裱轴”一节是有关装裱历史﹑装裱技术与装裱体制的记叙。“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一节著录了当时长安﹑洛阳等地寺庙壁画的作者﹑题材﹑与位置﹑与艺术特点。“述古之秘画珍图”一节是古来相传的一些作品图名的著录。③原书卷四至卷十﹐系370 馀名画家传记﹐始自传说时代﹐终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大体按时代先後排列。或一人一传﹐或父子师徒合传﹐内容有详有略﹐大略包括画家姓名﹑籍里﹑事迹﹑擅长﹑享年﹑著述﹑前人评
论及作品著录﹐并有张彦远所列的品级及所作的评论。 文人画 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兴起于元明时期,早在宋代已出现这种画风。文人画应具备个基本要素:1.画家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成就。2.具备较高的绘画素质,是将主观情感与笔墨表现完美的结合。
“三远” 1.“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而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2.“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 3. “平远”的视平线则处在画面的中间或者是中部偏上的位置,即:“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徐黄异体”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
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
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六法”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形神兼备” 是中华民族传统国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法则,指的是形象和神韵,神寓于形,以写形来显示形象和表现主体的精神气质。该理论是中国画艺术实践发展的产物,是勤劳的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伴随着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不断升华形成了反映历史现实,指导艺术创作实践的理论。就人物画而言,在形似的基础上,神似即成为决定性因素。故而,早在东晋时,顾恺之,就人物画的艺术特质,提出了“以形写神”及“形神兼备”、“尤重传神”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空前的独创性,它揭示出画家在艺术创造中,探索美的奥秘,体现美的本质,认识美的规律的方法和途径。
二、知识点:
彩陶分类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彩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
彩陶类型地域分布
1.黄河流域
主要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仰韶文化和齐
家文化为主。
1)仰韶文化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半坡类型(较前期的彩陶类型) 庙底沟类型(中期彩陶类型) 大司空村类型(后期彩陶类型) 秦王寨类型(后期彩陶类型)
2)马家窑文化四个类型
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2.长江流域
彩陶较为稀少,彩陶器无主要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以及马家滨文化有关。
3.其他流域 广东、福建地区的石峡文化、昙石文化,西藏吕都卡诺遗址,松辽平原
一
代
的
红
山
文
化
。
青铜器的分类 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杂器
汉代墓葬艺术种类
一、 地上画像建筑 二、地下画像墓葬
1.从建筑构制材料区分:画像石墓、画像砖墓、画像砖石混用墓,崖墓
2.从规模和结构来看:有大中小型的差别,还有单室墓、双室墓、三室或四室墓,以及结
构复杂的多室墓。
一般来说,画像墓葬大都由墓道与甬道、墓侧室、耳室等组成,其中前后室与侧耳室还有左右之分。
石刻画像主要分布在墓门、门柱、梁枋、室壁、墓室立柱、横梁、石棺、石函等之上,
画像砖则为事先制作好的墓室用砖,对这些墓葬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青铜器发展分期、种类、艺术特色
发展时期青铜器: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
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 ) 鼎盛时期青铜器: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
铜
礼
器
的
重
要
特
点
。
转变期青铜器:西周中期、晚期 春秋早期 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
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 更新期青铜器:春秋中期、晚期 战国 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术趋于朴素平实。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
余辉。
汉代雕塑种类、艺术特色
1. 种类: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
2. 艺术特色
1) 霍去病墓石刻,作者运用循石造型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使作品兼有写实与写意的风格。
2) 东汉石俑,形象丰满、神态淳朴,姿态或坐或立,以刀法简洁、形象生动见称。东汉石刻艺术的成就还体现在造型劲健的大型动物雕刻上。
3) 玉雕:西汉前期玉雕,玉剑具上雕饰的龙虎纹,通过高低起伏、回环侧的形式处理,产生忽隐忽现、变幻无穷的艺术效果。透雕双龙凤纹玉环,虚实相生,繁而不乱。西汉后期的玉雕作品,首推陕西咸阳北郊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圆雕玉奔马,质料晶莹润泽,雕琢精美,此作品包含仙人盗药、天马行空的情节构思,寄寓着西汉贵族祈求长生、幻想升仙的思想。该处还出土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小型圆雕作品,造型浑厚古朴。
4) 陶塑:立式说唱俑,作者运用准确洗练的艺术手法,将说唱艺人滑稽幽默、自我陶醉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东汉动物陶塑,形象十分生动。
5) 木俑:西汉前期,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木俑,轮廓鲜明,脸面保留着刻削的棱线,尚存战国木雕之古朴遗风。马王堆汉墓出土木俑,分着衣和彩绘两大类,头像雕刻精致,较战国木俑更为写实传神。跽坐说唱木俑或伎乐木俑,手势生动,五官清晰,表情幽默,标志着西汉后期木雕艺术有了长足进步。
6) 铜雕:武威雷台的铜奔马,亦称马踏飞燕,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一匹飞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鸟背上,侧视的基本轮廓呈倒三角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被誉为汉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唐代人物画代表画家和风格特征
1. 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风格特征:“衣裳简劲,彩色柔丽 ,丰厚为体 。”
2.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图》。风格特征:用线遒劲坚实,工笔重色,用笔沉着清俊,形象富有个性。
3.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风格特征:其画风“落笔雄劲”。其线描富有运动感、节奏感和粗细变化,被后人称为“莼菜条”描。所勾衣纹流畅飘洒,被称为“吴带当风”。独创“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画法,被称为“吴装新格。”
4. 张萱 《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风格特征: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5. 尉迟乙僧
6. 孙位《高逸图》,逃避现实的自我表白。
五代南方山水画代表画家和艺术特色
1.代表画家:董源、巨然
2.艺术特色:
董源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山水以描写江南多泥被草的山峦丘陵,风雨明晦的景色为主,风格平淡天真,用笔细长圆润,创造了“披麻皴”技法。
巨然师承董源,工烟岚气象,擅用长披麻皴,山顶画矾头,树木多屈曲,风格比董源雄秀奇异。
宋代院体画和文人画的不同: 第一,作画的出发点及态度不同: 院体画 以“俸供”为目的的专业画家,所以在艺术形式上,以定型化,样式化,命体化,装饰化为主要特征。 院体山水画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 文人画 自由的空间就比较大,没什么束缚,多是为了自己而画。多借山水抒发心灵和个人怀抱,也有表达对外族压迫,社会不平和政治腐败的愤懑之情。它强调的是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着也是文人山水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二,观察方法不同: 院体画 “可游”甚至“可居”的实境,其形式也必然是较为写实的绘画语言 文人画 是一种“得鱼忘筌
”
式
的
观
察
方
法
。
第三,艺术手法不同: 院体画 院体山水画重色气,重色韵,非常讲究用笔,构图,设色浓丽而精于雕饰。同时主张笔墨绝对为造型服务,而不能为笔墨而笔墨。 文人画 主张“以墨为上,重在表现”。重色轻色是文人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认为无需设色而纯以
墨笔便可达到借物写心的目的,这是中国绘画所独具罕见的风格特征。 第四,主要的艺术特征不同: 院体山水画 具有“格物象真,形似意生”的艺术特征。这主要是对“真”与“似”的论述。多注重写
生 文人山水 重神轻形,讲究情趣和品位。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三、代表画家: 1.赵昌 中国北宋画家。字昌之。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前期。四川剑南人。擅花卉、草虫,初师滕昌祐,后艺过其师。所画重视深入观察、体会花卉草虫的姿容情态,并当场调画之,自号写生赵昌。其画精于傅色,明丽秀润,笔迹柔美,能为花卉草虫传神。有《写
生蛱蝶图》等传世,但有学者认为与赵昌画风相差甚远。 2.崔白 字子西,北宋濠梁(今凤阳)人,杰出的花鸟画家。他不仅擅画花竹翎毛、败荷凫雁,而且画佛道鬼神、山水、人物亦精妙绝伦,尤长于写生,所画鹅、蝉、雀堪称三绝。他一改百余年画风,成为北宋画坛革新主将,数百年来颇受画坛尊祟。 艺术特点:崔白的花鸟画,“体制清澹,作用疏通”,是融洽五代而又别创的比较活泼、清澹的画风。他喜画沙汀芦雁、秋冬萧疏、淡远、荒寒、野趣的意境,所画花鸟着重于写生,而且不用打草稿,“凡临素多不用朽,复能不假宜尺界笔,为长弦挺妨刃”。笔墨用法表现力相当丰富,工细的笔触一丝不苟,粗放的笔调苍劲厚实,运墨干湿并见,设色较淡。艺术成就:崔白一生作画甚丰,仅《宣和画谱》就载入241幅。其作品现存极少,故宫博物院仅有《寒雀
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双喜图》、《芦雁图》、《竹鸥图》、《枇杷孔雀》等7幅。 3.荆浩 中国五代后梁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出生地过去一直误为是山西沁水,实为河南济源。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著《笔法记》《
匡
庐
图
》
4.王希孟 宋代书画家。善于画山水。(1096-?)〔北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
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
》
卷
,
时
年
仅
十
八
,
不
久
英
年
早
逝
。
5.赵佶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代表作品:《秾芳诗
》
、
《
芙
蓉
锦
鸡
图
》
6.奇才四僧 四僧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皆为僧侣。他们出家为僧,多抱有强烈的民族意思,其中石涛、朱耷更为明宗室后裔。四僧借画抒发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之情。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石涛奇肆超逸;八大山人简略精练;髡残苍左淳雅;弘仁高简幽疏。他们虽风格各异,但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振兴了画坛,对后世的“扬州八怪”有较大的影响。一代宗师 石涛(1642-1707)清代杰出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 发为僧后,更
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代表作品:《卓然庐图》 节艺彪炳 朱耷 八大山人(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明亡后,削
发为僧,后改做道士。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代表作品:《松下鸣禽》 书画巨匠 髡残,中国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
居南京。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法名髡。 代表作品:《层岩叠壑图》 梅花古衲 弘仁(1610--1664)[清]僧。明诸生,甲申后为僧,号渐江,一号无智,人称梅花古衲,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 名舫,字鸥盟,安徽歙县人。少孤贫,性癖,明亡后清兵进逼徽州时,曾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后于武夷山落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
号浙江,又号梅花古衲,数年后重返故里,一心研习画学。游武夷之幔亭,皈依报亲寺古航师为圆顶焉。善山水,初学宋人,晚法倪瓒,尤好绘黄山松石。隐居齐云山,不妄作画。昔江南人以有无云林画定雅俗。今咸谓渐江足当云林云。新安画家多宗云林。盖弘仁道先路
也
。
工
诗
,
著
有
画
偈
。
7.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人物概述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在杭州以卖卜为生。他的画师承巨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性。他的画风沉郁苍莽。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等。 王蒙(1308-1385),湖州人,生活于元末明初,明初曾任泰安知州,后被牵连入狱而死。他从小向外祖父赵孟 学画,长大后与黄公望、倪瓒多有交往。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润华滋,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年青时作过小官,因别人的事牵连入狱。出狱后改名\"一峰\",并当了道士,开始画画。50岁后隐居杭州,专心于山水画创作。黄公望得到舅舅赵孟 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到了晚年,又\"卧青心,望白云\",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形成自己\"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 倪瓒(130l--1374),字元镇,又字玄瑛,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沧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东海倪瓒、懒瓒,变姓名曰奚玄郎,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元大德五年(1301)倪瓒生于无锡梅里诋陀村。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
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乃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传世作品有《三印帖》、《月初发舟帖》、《客居诗帖》、《寄陈惟寅诗卷》、《与率度札》、《与良常诗翰
》、《
与
慎
独
二
简
》、《
杂
诗
帖
》
等
8.吴门画派 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出身富于收藏的士大夫世家。年轻时沈周便接受家庭亲友前辈的教育熏陶,培养出了深厚的文学艺术才能。沈周一生不仕,曾游历太湖流域各地。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诗文书画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多反映画家对大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反映出画家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沈周以80岁高龄去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
作品,影响巨大,成为“吴派”的开创人物。《三桧图》是沈周的传世名作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领袖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富有文 学才能和书法才能,是明代的书法大家之一。早年文徵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不再求仕进,致力诗文书画艺术创作。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画法有工细与粗率两种,工细的作品为多,其中又有着色与不着色之分,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临仿前人或描绘具体环境景物等 代表作品:《江南春》《春深高树图》《古木寒泉图》、《溪桥策杖图》、《寒原宿莽图》 唐寅(公元1470一1523年)出生苏州城内的酒肆商人家庭。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才名。30岁以前读书求知,热衷功名仕进。他参加南京应天府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赴京考试时却被卷入“科场行贿案”,蒙受牵连遭到革黜。遭受到这一打击唐寅仕途无望,乃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回到苏州从事诗文书画创作,依靠卖画度日,生活作风更加放荡不羁。唐寅擅长画山水人物,写意花鸟绘画也有独到之处,全面的绘画功力为许多吴门画家所不及。《山路 松声图》、《落
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西洲话旧图》、《古木幽篁图》等作品具有唐寅个人的风格特色。 仇英(公元1502-1552年)出身低甚微,尝执事丹青”,有说他曾做过漆工。他结识文人士大夫名流,受到文人画的熏陶,画风注入了雅致的文人气息。明代江南地区书画鉴藏风气极盛,装池、修补、鉴定及副本的摹绘日益考究,仇英便是临摹古画的高手。他所临摹的仕女画“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仇英摹绘不少古代作品,留下许多尺幅巨大、艺术精美的副本。仇英是一位精力出众、勤奋惊人的画家。他的年寿并不长,作品的数量却很大,其中有不少是繁复而 工致的长轴大卷,如:《兰亭修 图》、《蛮夷职贡图》、《 阳琵琶图》、《金谷园图》等。 仇英的人物画,形象生动优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体现了那一时代的审美理想,虽不及唐
宋绘画那样丰满健硕,充满活力,但也没有后世的那种松弛贫乏、弱不胜风的病态。 9.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
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 10.陈洪绶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 枫桥 陈家村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陈洪绶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作品集。
11.“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与风格
“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1.汪士慎:以画梅著名,密蕊繁枝,清淡秀雅。
2.黄慎: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为次。
3.金农:构图别有意境,形象古拙,笔墨凝重,风格高古,擅画竹
4.李鳝:用笔奔放自如,在题材、笔墨上,大胆地创新。代表作:《芭蕉睡鹅图》《松石牡丹图》
5.郑燮xiè(郑板桥):以画竹来表现它的思想情感,提出艺术应心摹手追以气韵为先,代表作有《丛竹图》
6..李方膺:画梅兰竹菊,落笔磊落飞动,晚年专工画梅,以瘦硬见长。
7.高翔:也以画梅著名,还能山水肖像
8罗聘:金农弟子,八怪中唯一能画壁画的。见多识广。
12.阎立本 唐代杰出画家。阎立本的画继承并发展了魏、隋以来“以线描画”,“以形写神”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物精神刻画,用笔沉着清俊,用线遒劲坚实,工笔重设色。画有《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昭陵列像图》、《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
13.李思训 唐代杰出画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它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傅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
是体现其风格特点的代表作。由于李思训把青绿山水画推向成熟,并经其子李昭道的继承和发展,自成一派,历代都有追随者,所以明代董其昌推李思训为“北宗”之祖,有人也称其为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14.张萱 盛唐著名画家。擅画仕女、婴儿、鞍马、屏障、宫苑一类题材。它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描写环境“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说明他对傅色和补景都很注意。他画的妇女形象,“曲眉丰颊,浓丽丰肥,酥胸长裙,温润香软,丰厚为体”。是盛唐绮罗人物画的典型风格。画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武后行从图》传世。
15.周昉 唐代杰出画家。出身官宦之家,官至宣州长史。由于他的出身和生活环境使他能常“游卿相间”,“多见贵而美者”,故其绘画多作“体态浓丽丰肥”的“贵游人物”。是“绮罗人物”的典型作者之一,是张萱之后表现贵族妇女的著名画家。绘画作品见于记载的有一百件之多,流传至今的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
16.韩干 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韩干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
17.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工龙、虎、人物。尤擅山水。多画平缓连绵的山峦,云雾迷茫,林麓洲渚,山村渔舍,全是江南丘陵湖泊的动人景色,不为奇峭之笔,开创了平淡天趣的江南画派的特有风貌,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师法他的有巨然、萧照等。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等也深受其影响。传世作品有《潇湘图卷》、《夏山图卷》、《龙宿郊民图》
18.范宽 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初学李成,后学荆浩,后又悟到
应师造化,即移居终南山和华山林麓之间,终于自成一家。他是山水峰峦浑厚、石纹用雨点皴,气势雄强。千岩万壑,使人如置身其间,人谓范宽能“与山传神”,“得山之能”。传世
作
品
有
《
溪
山
行
旅
图
》、《
雪
景
寒
林
图
》。
19.马远 南宋著名画家。工山水、人物、花鸟等。山水学李唐,并有所创造,布局简洁,线条硬劲,画山石用大斧劈皴,兼用钉头鼠尾皴,水墨苍劲,意境深远。角”之景,人称“马一角” 构图多作“一。“南宋四大家”之一。传世作品有《踏歌图》、《梅石溪凫图》 20.夏珪 又名圭,字禹玉, 中国南宋画家,临安钱塘(今浙江杭 夏珪蜀道山水图州)人。宋宁宗时(1195—1224)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理宗时(1225—1264)为画院祗候,阶训武郎。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个人作品事迹收录于《杭州志》、《图绘宝鉴》、《格古要论》、《寓意编》、《东图玄览》 夏珪传世作品不多,所作山水多为长卷,《江山清远图》长达33米,[1]现存作品有《长江万里图》(2.14米)、《山水十二景》4段、《西湖柳艇图》和《溪山清远图》、《江山佳胜图》等。马远、夏珪的构图技巧对南宋后期的人物画及花鸟方
面
也
产
生
了
影
响
.
21.梁楷 南宋水墨人物画大师。他在宋初石恪的基础上,发展了水墨“减笔”画法,塑造人物草草数笔,而又神韵十足。对后世徐渭、朱耷、石涛、金农等人影响很大。他的水墨大写意画法,用包含水墨的阔笔侧锋渲刷,大面积的水墨自然分出浓淡,含蓄地显示出衣纹的折谍形态。传世作品《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
22.顾恺之 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 在绘画题材上,对当时流行的佛教题材有精到的表现,他创造的“维摩”形象,画出了维摩诘的病容与病中论道时的特殊神色。
作为一个自觉的人物画家,顾恺之在描绘微妙的心理变化时,已经认识到科视觉艺术的界限,这些努力改变了汉代绘画中表现礼教为主的作法,反映了晋人观察人物的新方法。换言之,它从强调政治说教转变为对人物个性的表现,由此来扩大绘画艺术的视野,深化
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要求。它从不“谨毛失貌”的总体关系上,进一步发展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精神面貌。为此,顾恺之在其绘画著作中,明白地提出了绘画眼睛是人物画艺术中重要的一环,即所谓的”传神写照”。 顾恺之作品真迹已无传,其流传的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