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022-10-19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张军华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3期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既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会学习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学习观念和教学理念都在探索的过程中,许多不足和矛盾日益显著,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位教育者不断思索和不断更新的课题。 关键词:教学 培养 学生 学习能力

自恢复高考以来,应试教育这个发展中过度的产物应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逐渐的增强,社会引导和激励体制逐渐完善,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高效性应逐步的深入每个人的意识中;但是我们的周围,特别是偏远地方和部分农村学校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机械的应试、升学,各单位的用人和考评制度,部分学校老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不断减弱;家长和学生的茫然、盲动,老师的无力和漠然也成了学生自学能力下降的一个推手。老师、学生、家长都明白学习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往往意识的超前和行动的滞后形成了许多无奈。下面就我在中学近20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与学生达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共识

进入中学阶段以后,人的智力发育在生理上基本成熟起来,已经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了,新教材强调“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还不会使用教材,还持着初中生被喂、被动地灌输的学习方法,但新教材知识容量大,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可能完成教学计划的,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吃夹生饭,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这对初中没有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学生来说将是高中学习中接受的第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势在必行。

新教材的编排思路就是给学生自学的一本简单教科书,书中设置了熟悉的事实、现象和学习情景,及时的提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整理了思路、归纳了知识,提出了质疑,为听课和查找有关资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就是一个探知的过程,乐趣就在不断的寻找中。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化学书中配有“方法导引”和“工具栏”。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又提供了“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知识点击”、“追根寻源”等拓展性栏目,从而引导学生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科学。此时,知识是零散的、无规律的,教材适时地出现“概括?整合”,以表格、框图或问题的形式摆在一节内容的最后,在这一栏目的引导下,学生可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自始至终,学生都可在教材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总结。例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设计了如下问题:我们已经学过的金属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铁属于金属还是非金属?预测它可能有哪些性质?铁元素的化合价有几种?预测各价态铁元素可能有哪些性质?通过预习,学生已对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在课堂上完成上述问题后,再及时通过实验验证,则学生对本节知识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受不是学习新内容,而是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这样学起来就感到非常轻松,自然也可避免进度快而跟不上的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这一自学方法,而且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提出一些问题,他们深深体会到越到后面学习越轻松、自觉,而且老师也不再有疲惫不堪的感觉,最终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

二、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

知识、技能与能力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为更好的学好基础知识服务的,如语文教学中,在听、说、读、写的各种练习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材料的组织能力;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计算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在化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求真知的科学素养。其次,要注意开扩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讲清楚,并予以适当的归类、组织,使之具有一定的概括水平。因为只有经过高度概括和合理组织的知识,才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的产生。再次,教学中重视学生智力技能的训练,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研究表明,学有成就的学生与较一般的学生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拥有一些可以广泛应用的智力技能和有组织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前者多采取提出假设再加以检验的方式去解决;而后者则倾向于运用尝试和逐渐排除的方式获得偶尔成功。由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类课题的解题规则、方法和步骤,经过反复强化训练,形成较稳固的智力技能,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 三、对能力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在能力发展上每个学生是不可能齐头并进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有层次性,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创新信心。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能有较多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新颖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有的老师会说他教的学生很多,因材施教实施难度非常大,工作量剧增,那么我们就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每个老师可能都觉得自己在所教授知识上足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了,但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因材施教力不从心,那么何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团结互助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各有两种思想。”这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的一句至理名言。它言简意赅却入木三分地证明了“在交流中学习”的潜在价值。事实上,没有“百家争鸣”的局面,没有不同意见的交流、切磋,就不可能产生多姿多彩的思想,也不可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主动参与是培养能力的内动力。创设好的教学情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解决总题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是一个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模仿,被动参与,反复练习,而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互助活动、合作交流等方式学到所学知识。在交流中,活动中,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等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