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路径研究
作者:刘永泉 李萍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11期
内容摘要: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不确定的宏观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融资难、用工难等微观环境。本文通过选取浙江嘉兴样本及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证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时,资本制约下转型升级乏力,自身素质制约无心升级。基于分析提出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路径,政府首要任务是创建公平环境,尤其是在行业准入、融资机会公平方面做足工作;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为企业保持适度压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最后为企业构建灵活的高层次人才使用机制,提高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二次创业 新产品 创新能力 引言
民营经济在嘉兴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占GDP比重最高的所有制形式,仅2012年,嘉兴市个体私营经济就实现了增加值1659.34亿元,比重由2004年的54.3%提升到2012年的57.5%,其中,嘉兴市工业增加值的近60%、建筑业增加值的97%、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个体私营经济。尽管从2010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佳,要素价格波动剧烈,企业利润不断压缩,民营企业处境艰难,企业发展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转型阶段。但是形势还是相对乐观的,一方面,中央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了“非公经济36 条”、“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等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了突破现状,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嘉兴市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一个有力的政策环境。
一般理论界认为,“二次创业”是与企业初创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对整个公司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及进一步加深企业内涵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精神去运作公司,向更高目标过渡。 二次创业是一个关于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再树辉煌形象的问题(李义平,2000)。关于“二次创业”理论和对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构、完善,包括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品牌、技术等等一系列的革新和改造。
事实上理论界所开列的“药方”现实并未得到企业界的认可和采纳,尤其是关于产权和股份制改造方面,众多民营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在产权上没有向现代企业迈出实质性步伐。其实原因很简单,对于民营企业主而言,产权过度明晰和股份化,意味着分权,意味着个人意志受到限制,意味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受到冲击,企业对这些不感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政府扶持政策走向上看,民营企业的提升层次的“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是关联的,政策目标应该是“转型升级”,而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转型升级”的抓手。基于如此考虑后,本研究提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前提,即在企业主不放弃已存在多年的既定公司掌控模式下的“二次创业”,在这个前提下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利用2005到2011年间的嘉兴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数据,分析影响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政府扶持和促进对策。
选择新产品创新能力作为分析视角,主要是因为新产品涉及研发、生产到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能够综合反映企业整体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和企业管理者开拓意识等内在素质。这从实质上和学者所提出的“二次创业”核心是“组织结构性调整”一致(李碧珍,2013),因为无论企业性质如何,终究要经历市场选择,其中标准之一就是“供需平衡”,企业无法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将被市场淘汰;而适销对路的产品投入市场必然以新产品身份入市。所以本研究选择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析其中演进路径,并以此为抓手,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相关研究回顾与分析
关于“二次创业”的理论研究大致起于2000年左右,并沿着两条主线进行,其一是企业如何实现“二次创业”,提升层次;其二是政府如何促进企业实现“二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这方面研究还相对分散和薄弱。
关于企业如何实现“二次创业”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无论李义平(2000)认为“二次创业”企业重点在信誉、品牌、规模经济、管理和制度五个方面提升;还是蒋伏心、潘勤 (2001)等研究认为“二次创业”就是着力解决产权变革和公司治理这两个核心问题;抑或白雪秋(2003)提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关键是明晰产权、科学管理和任人唯贤等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均是民营企业完成企业初创和资本原始积累(“器物”建设)后的“制度”创业和“文化”创业(李金堂,2006)。因为企业的管理、产权、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品牌等方面,均须在一个科学规范的制度框架里运行,没有良好的制度框架、企业发展将难以长久。对于企业而言,新时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注重知识产权(王林昌,2004),这又需要企业不断学习,转变经营、管理、用人等一系列观念(葛宝山等,2005),方能更好地实现“二次创业”。
关于(政府)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日渐增多。政府扶持政策手段相对单一,不外乎财政政策、银行政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其中典型观点是建议政府“少干预,多服务”(吴勇男,2003),建立服务型政府(刘义康,2006;冯涛,2012)。政府提供的宽松的体制环境、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环境、公平的行业市场准入环境等创业土壤中促进并实现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比较肤浅,政策建议显得空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本研究就是从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析其中的演进路径,并且以此为抓手,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全国民营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普遍遇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一)国内外传统产品市场萎缩、订单缩小
在欧美经济复苏迟缓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外向型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国内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产品同质性严重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国内宏观背景下,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市场萎缩、国内外订单总量下降的不利局面。民营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但是一些企业却异军突起,无论是高新产业企业,还是传统产业企业,都有典型案例。企业在寻找突破口的同时,更清楚地认识到“转型不容易,还是考虑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民营企业要突出发展主业,把最熟悉、最擅长的事努力做得更好”(余延青,2013)。
(二)各种要素对民营企业制约日渐严峻
经济发展和企业所需的核心经济要素正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的重要因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核心要素对民营企业而言,均不再丰裕。全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土地要素日趋紧张。企业工业用地紧张,租金上升很快,年均上涨15%左右。也因为工业用地紧张,各地已经实施多年“腾笼换鸟”政策,倒逼“三高”企业升级或者退出。据调研嘉兴市70%企业面临土地制约。全国普遍性存在劳动力资源紧张现象。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期日渐结束,“用工荒”将成为未来劳动力要素的常态。据调研嘉兴民营企业30%-40%存在用工不足的现象。而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企业综合用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用技术取代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随着银行信贷的持续紧缩,民营企业资本要素进一步短缺。民营企业多年来主要是“滚动式”发展,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不足。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会计制度等企业制度不规范,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需要充分的担保或质押,成为多年来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硬伤。民营企业融资难还造成了企业面临过高的违约连带风险,个别企业出现违约,将连累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健康运行。调研发现,融资难是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困境,涉及面很广。很多企业为了获得发展资本,不得不以15%、20%甚至更好的利率向非银行机构或民间集资形式借贷,增加了企业利息成本支出,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50%以上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 (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凭经验进行项目选址、经营管理的,研发对部分企业而言是“不可能”。一部分企业主要瞄准市场销售热品进行模仿式发展,根本没考虑过研发,没有意识去研发。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部分企业对研发认识有偏误,认为研发就是进行技术革新,就是上新项目,就是大规模投入。其实研发涉及范围很广泛,小到产品改进、新产品的开发,大到大规模技术革新,投入规模是研发目标而定。一部分企业对自我研发心有余而力不足,清楚知道产品技术含量、产品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但鉴于人才的缺乏、研发风险的考虑等因素,研发成为部分企业不敢触及的美好愿望。据调研,企业规模达到年产值1000万-2000万之间后,民营企业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如桐乡的昆桐集团等。但是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而言,研发成为不可触及的“死亡谷”,投入产出风险太大。总之,基于研发的企业创新能力非常薄弱。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思路
鉴于上述分析,又由于不同企业“二次创业”在时机选择和路径选择各有不同,难以一一衡量,所以经过课题组成员采取德尔菲法调研分析后,决定选取新产品创新能力作为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衡量标准,并以新产品产值作为衡量指标。新产品产值能够体现企业在产品上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又是衡量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根本目的不是提高管理水平,也不是IPO上市,而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新产品是企业进行市场运作、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企业规模、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所以用新产品产值作为因变量衡量企业“二次创业”的绩效,是理论上可行的。同时,由于数据的可能性原因,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人才素质的提高很难得到足够的数据,所以选取数据相对易得的新产品产值对位衡量变量具备操作可行性。 (二)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选取
根据上述分析,构建了多变量线性计量模型。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的二次创业,用新产品产值增长率作为其代理变量,用Xcp表示。被解释变量包括:核心解释变量研发密度rd,计算方法研发支出/工业总产值。tfp表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见下,取对数。kp表示人均资本,计算方法为固定资产净值/职工人数,取对数;企业的补贴密度用补贴收入/工业总产值;expbz表示企业外向程度,计算方法为出口交货值/工业总产值。tax表示企业的税收负担,计算方法:所得税/工业总产值。fina表示融资条件,计算方法为企业的利息支出/总负债。融资条件,由于当前的融资渠道仍是以债务融资为主,利息支出反映了债务融资量,因此利息支出与总负债的比值可以反映行业的债务融资水平。sale表示企业规模,计算方法为销售收入取对数;age表示企业的市场经验,为企业存续期间取对数。indu dums为企业行业虚拟变量;owner dums为企业所有制虚拟变量;regi dums为企业地区虚拟变量;guimo dums为企业规模虚拟变量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新产品增长率的滞后效果,同时处理内生性,所有解释变量均选取滞后一期。最终确定的模型为:
xcpit=c+β1rdi(t-1)+β2 tfpi(t-1)+β3 kpi(t-1)+β4 subs i(t-1)+β5 expbz i(t-1)+β6 tax i(t-1)+β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finai(t-1)+β8 salei(t-1)+β9 profiti(t-1)+β10 agei(t-1)+regional dums+industry dums+ownership dums+guimo dums+εit (三)数据选取与回归结果
根据调研,2008年和2009年指标变量严重缺失,本文最终使用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区位编码为嘉兴的所有民营企业(1000多家)的2005年、2006年、2007年、以及2010年、2011年的截面数据。在对异常值处理时借鉴了谢千里(2008)、聂辉华(2012)、赵伟(2011)等人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剔除了指标异常的样本。
利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经Husman检验,确定本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获得的基本统计量和回归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通过表2,发现一些值得深思的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首先是所选择的变量研发及其投入变量、政府补贴变量、融资成本、销售额和企业经营年限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其他变量则表现出不相关倾向。5个相关性比较显著的变量中融资成本、销售额和企业经营年限为负相关,其他两个变量正相关。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是新产品产值与研发密度(投入)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增加1%,新产品产值平均增幅约为9.27%,但是与企业资本规模、人均资本存量不相关,说明只有转化为研发投入的资本,才对新产品产值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点从企业利润对新产品产值影响不显著也可以看出。当然后者也进一步说明很多民营企业根本不重视新产品开发与生产。而企业资本的另一种形式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通过机器设备的形式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在新产品的生产环节参与创新环节,但是作为整体的全要素生产力tfp,则明显表现出非相关性,说明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设备先进与否、员工技术水平高低,并不直接作用于新产品研发、生产等环节,这种情况可能源于某些企业先进设备的低端化使用或对人才不重视而导致人才使用效率低下。其次是政府补贴对企业新产品产值呈弱正向相关,这虽然可以说明政府补贴起到一定政策效果,但是企业对政府在专利、研发等项目的补贴似乎并不非常认同,因为单纯分析样本数据,发现获得补贴的企业多为规模在5000万以上的大企业,中小民营企业获得很少。其实这和企业负债与新产品生产负相关一致,都说明企业资本的变化影响着新产品生产。第三,企业出口行为与新产品产值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民营企业出口产品多为模仿其他企业的产品。第四,税收对企业新产品产值呈正相关,说明税收虽然加大了企业负担,但是企业面临困境时通过开发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进行市场化化解,实质可以看作是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层次。最后是企业销售规模和经营年限。回归结果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经营年限越长,新产品产值越低,呈负相关状态。这可能源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认为传统产品销售很好,没必要开发新产品;或者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开发新产品的敏锐性和技术可行性。 (二)政策建议
针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设计支持政策,需要考虑企业的真实需求。根据以往经验,政府所制定的多项产业政策常常得不到企业的真正认可。有些政策措施虽然得到企业的广泛支持,但是由于受益门槛、企业规模等原则性规定下,真正能够获益的企业并不多,导致政策措施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政府设计的措施、激励机制无法实施,配套资金呆滞,浪费资源。针对以上结论,考虑到企业的真实需求并根据以往经验,政策建议如下:
1.构建公平的经营环境。根据调研,构建公平的市场经营和竞争环境,是很多民营企业共同的心声。民营企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品牌及产品销售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但很多行业,民营企业进入是有困难的,包括政策层面、国家宏观调控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构建公平的行业准入机制,还涉及进一步放宽对企业投资(包括对外投资)等资本运作的限制,营造内外资和不同所有制有序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民营企业产业提升,实现企业研发管理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
2.保持适度的企业升级压力。前述分析发现民营企业面临市场压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一点不应该低估。根据实证结论,对民营企业适度保持一定压力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更快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环保政策尽快实现“腾笼换鸟”低碳、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目标。土地政策应该继续不放松,亩产值过低的企业、产业,需要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予以逐渐淘汰。面临这些压力,民营企业为不被市场和政策淘汰,必然加强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研发革新,促进企业开发更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二次创业”。
3.创新民营企业人才使用机制。根据调研和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大部分民营企业研发动力不足、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不高。针对这些多年存在的现实,各地政府需要重新思考民营企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使用模式。可以考虑建立高素质人才库,通过评估并根据行业、产业、工种等角度将本地市技术型工程师、设计师和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入库。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在产业创新、研发、技改、日常技术维护等工作的需要,动态申请临时聘用相关“专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要。这样对民营企业而言,不需要高薪独立聘用全职高素质人才,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同时通过政府补贴等机制给予高素质人才更好的工作待遇和环境,可以更有效地留住人才,更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促进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加速实现“二次创业”。 参考文献:
1.李碧珍.福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基本方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贝洪俊.浙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4(4)
3.余延青.突出主业永续创新敢闯敢拼努力在创新转型中创造新优势.嘉兴日报,2013.4.26 4.谢千里等.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4)
5.聂辉华等.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J].世界经济,2012(5) 6.赵伟.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1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