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1-08-17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学习课文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让学生感受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山、花、树,听到了潺潺的溪流,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

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 二、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

归纳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路上的风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车,继续前进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8自然段,这几自然段中,你认为哪个景点好就读哪个景点。对于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用笔画出来。

读完后,同桌交流。提问:你觉得哪个景点好? 预设一、内洞

A这儿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师:既然她喜欢这句,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吧。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下面就让我们欣赏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看到这些,让我们展开想象,还能把它们想象成什么?(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果有参观过溶洞的,那就更好了)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很吸引人了,无需再比做什么了)叶圣陶爷爷介绍的内洞真神奇,我们再读一下石钟乳和石笋这部分内容,一起来感受它的美。

B、同学们,默读内洞这两自然段,除了内洞神奇,你还发现了什么? 内洞还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句子(黑、大)

出示: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进:量词,一排为一进) 比较句子: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 刚才我们一同游览了内洞,除了内洞,你还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同学回答。 预设二、孔隙

A:(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问: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兴趣?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孔隙小)

这句说出作者过孔隙时的感受。有什么感受?(挤压、危险、好奇、刺激……)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稍微,一点儿说明什么?(孔隙小)过孔隙是必须一动不动才行。让我们读这两句,共同来体验一下作者的感受。

B、这段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兴趣?孔隙小还有哪句话能体现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出示两个人仰卧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孔隙太小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叶圣陶爷爷的语言吧。

C、乘船必须怎样?(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哪个词用得好?(贴)都是什么地方贴着船底?找同学演示。从这个字可以体会出什么?(孔隙小)

D叶圣陶爷爷是怎么通过孔隙的?乘船。划过去吗?不能。怎么过?找学生读。(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

刚才通过朗读、图片,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先自己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不好)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预设三:我们坐着旅游车游览了内洞、孔隙,还没有去什么地方?(洞口、外洞)好,我们下一站就是洞口和外洞。

A下面自由读洞口、外洞,这部分内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洞口宽宽的。 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外洞很大,宽敞。)可以和教室作比较。

B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预设4.按照游览顺序,我们游览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你有什么发现?对,我们还没学习出洞呢。

阅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发现?1、提出问题:为什么进洞写得详细,出洞只用一句话交代?2、小组讨论。生:出洞的方法和进洞的方法是一样的,如果把出洞经过写出来,文章就显得重复累赘了。

师:对,我们写文章一定要详略得当,不能重复、罗嗦。

小结: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按照游览顺序,我们一起游览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也感受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但是你注意到没有,作者还给我们一条线索,在每个景点都涉及到了,同学们,赶快来找一下,它们藏在哪儿呢?找学生说出句子,少的老师补充。(共五处)出示游览的两条线索。

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拓展延伸

1、我们在叶圣陶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金华的双龙洞,它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下向同学展示一下: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以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黑、奇、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