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冉伟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1年第03期
【摘要】预应力张拉施工是桥梁建设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克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带裂缝工作的问题,对桥梁建设的质量有显著的提升。本文主要对预应力张拉施工在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望为提高桥梁施工水平提供理论保障和经验指导。 【关键词】桥梁施工;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技术要点
在进行桥梁设计的时候,桥梁自身重量能占总荷载的一半以上,预应力结构可以降低桥梁截面尺寸的要求,降低桥梁混凝土的自重;并且预加的预应力还能减少混凝土受弯拉内力,减少或放置桥梁出现裂缝,因此提高桥梁的承重能力并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可见预应力技术的重要性。
1、预应力的施工技术要点 1.1混凝土中预应力管道的布置
按照设计图纸中确定尺寸切割材料,并集中在钢筋加工车间将其均匀地转化为半成品。钢材加工后,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并根据施工图的要求将钢骨架固定在预制基座上。预应力管应使用波纹管制造孔,并使用钢棒将其固定在适当位置并确定孔曲线的位置。安装钢筋后,应在钢筋和模板之间放置垫片。垫片应牢固地固定在钢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和规格要求。 1.2模板的安装
(1)使用专业制造商加工制造的定型钢模,运送至现场。(2)在安装模板之前,涂上脱模剂并将防水海绵粘在连接位置上。要安装端部模板和侧面模板,使用龙门吊进行吊装,使用调节螺栓对模板的垂直度进行调整,并对底部对拉螺杆进行紧固。将翼板钢筋绑扎好后,紧固好顶部的对拉螺杆。(3)安装模板后设立支架进行固定。 1.3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待浇筑结构物的具体情况制定浇筑工艺方案,浇筑工艺方案应包括,施工缝设置、浇筑顺序、浇筑工具、防裂措施、保护层的控制。应对混凝土的均匀性
和坍落度等性能进行检查。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米以上,插入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物形状和振动器的性能通知试验确定。 1.4张拉过程
根据设计标准,当预应力小箱梁和预应力预制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0%,且弹性模量不低于混凝土28天弹性模量的80%时,采取整束张拉法,两端同时张拉,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施工时应根据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进行具体操作,应确保相关操作和意义使用正确,满足规范要求。 1.5注浆孔
用水泥浆密封钢绞线和锚环之间的空间。当砂浆硬化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使用水压清洗孔中的杂质,以确保孔清洁。用空气压缩机清洁水孔,并进行压浆施工。通过大量的实验,调整水泥浆的混合比例和起泡劑与混合料的投加混合方法,以确保达到设计标准。在混合水泥浆时,首先要向搅拌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加入水泥,均匀混合,添加外加剂并进行混合,直到达到设计要求。水泥浆应在四十五分钟内使用,并在使用前后应连续搅拌,以免产生偏析。在建造垂直隧道和弯曲隧道时,应从最低点的注水孔开始施工,并应从最高点的通风孔中排出水泥浆,以确保水泥浆被填充到管道中。灌浆后,应及时保护管道,以确保一天之内不发生振动。在二天内将水泥浆注入管道,并确保结构混凝土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当温度下降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如果白天温度高于三十五度,则应在晚上进行浇筑施工。在灌浆施工完成后的两天内,检查排气孔和注入端的水泥浆密度,并在出现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解决该问题。 1.6剪切通道
灌浆后,快速冲洗掉梁末端的水泥浆,同时清除端面、锚固件和锚定垫上的混凝土污渍,使端面上的混凝土交叉然后将末端钢筋网绑到位,完成最终结构的组装。放置模板后,检查横梁的长度,固定模板并及时倒入端面混凝土。在确定端挡位置时,空间位置相对较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锚固处的混凝土密度符合施工标准。 2、应用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施工中,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会直接影响桥梁技术的施工水平。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合理选择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应用中的主要施工工具,为了提高施工可靠性和安全性,应制定使用千斤顶的适当安全措施,例如严格控制气缸的提升速度,禁止人员站
在气缸后面等,确保气缸的正确构造。(2)做好机械设备的总体规划和监控。预应力张紧结构需要使用更多的工程机械。为了控制施工现场的建筑规范,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开展,建筑公司应注意工程机械的管理,加大检查和维护的力度。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必须立即关闭张力结构并维修设备。上电过程可能会继续进行,直到所有设备性能正常为止。如果在张紧操作过程中发生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工,经过仔细的调查和故障排除后,可以重新开始张紧操作。(3)选择合适的钢绞线。在开始施工之前,大量收集相关建筑材料,并对施工处进行地质情况勘察,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钢绞线。(4)规范脱模作业。拆模在桥梁建造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桥梁施工质量并确保每个过程顺利高效地进行,操作人员必须首先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对照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最后再拆除混凝土模板。此外,脱模步骤应缓慢进行,并应进行模具支撑,以免使模具变形并影响成型质量。(5)及时维修,确保维修质量。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养护混凝土,保持桥梁结构的水分,避免对桥梁结构产生不适当的影响和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语:
在建造桥梁时,合理应用相关的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并更好地适应在施工过程中的状况变化。掌握预应力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和预防措施,科学合理运用该技术,提高桥梁建设施工的整体质量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胡凯,肖光电.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2019(31):100-101,107.
[2]韩晓琳.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5):250-252.
[3]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