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草堂,聆听动人的“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关键词明内容,经典美文熟读成诵。
2.标点号悟情感,诗中圣哲大爱情怀。
教学重点:根据关键词分析内容,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标点符号体会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关键词、标点符号圈点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近草堂,再遇杜甫
师:同学们,当我们随着尚且年轻的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起来到泰山脚下时,可以读出《望岳》中诗人“会当凌绝顶, ”的豪迈气概;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年杜甫面对国破山河时,我们又可以读出《春望》中诗人 “感时花濺泪, ”的悲痛心境;读《石壕吏》,我们更可以从“吏呼一何怒, ”读出杜甫对人民的悲悯情怀。公元759年,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带着家人辗转流落到了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盖了一座茅屋(展示草庐图片),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深秋的一场暴风雨,
茅飞屋漏,又使他陷入对社会现实的痛苦思索中,从而有了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今天,让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草堂,去聆听那首打动人心的“歌”(展示课题)。
二、 徜徉草堂,聆听杜甫
(一)听读,辨诗句之韵律
听课文录音,辨析诗句节奏,引导学生从押韵、长短句等方面谈句式特点。屏显:“歌行体”,学生朗读。(以七言为主,辅以其他长短句,不仅押韵,更显句式灵活。)
(二)畅读,明诗句之内容。
问题:你能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当秋风破茅,顽童抱茅后,杜甫无奈之举的关键词吗?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叹息”,理解“叹息”内容: 一叹秋风破茅;二叹群童抱茅;三叹战乱不止,四叹天下寒士。
(三)品读,悟诗人之情怀。
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情感的标点符号(文章最后4个感叹号)及相关句子,反复朗读。思考:连续几个感叹号的作用?
1、“何由彻”!诗人面对自己的惨境,没有怨天由人,没有沉溺痛苦,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2、诗人由个人遭遇在思索什么?文中推己及人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这是何等博大的“忧国忧民”情怀!
3、“呜呼”!诗人发出的悲叹,为什么悲叹?(这样的理想在战乱未止的当时不容易实现)
4、最能表现诗人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诗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分析)情感后引导学生把情感放进句子里再反复朗读。
师小结: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
情怀赞:
(读):“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PPT)
这真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PPT)
三、 告别草堂,倾吐心声
杜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的情怀一定让你的内心盈满感动,你的灵魂一定深受震撼,你心中定有千言万语,你心头定有万般滋味......是钦佩,惭愧?是敬仰,还是汗颜?......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50字左右,班级内分享交流)
四、教师寄语: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体会诗人情感;
2.积累杜甫不同时期和阶段的代表诗作,并体会思想情感。
六、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