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

2021-11-13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是曹操诗《》的第一章,诗中“”字起统领全诗的作用。 (2)请对本诗画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2.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3.诗歌鉴赏

(甲)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4.诗歌鉴赏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

(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5.阅读古诗

题春晚①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7.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你写出这首诗歌四个诗句的大意?

(2)“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 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注】①汉:汉江。②霁:雪后转晴。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 忆江南B. 如梦令C. 浣溪沙D. 沁园春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这首诗以“”字统领全篇,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是动景,“”(任选一句即可)则是静景。诗人还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抒发了伟大抱负。

(2)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大海、山岛的特点。 12.诗歌鉴赏

(甲)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诗中“戍”“夜阑”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写出相关诗句。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_______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_______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

析。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诗中“”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一个字,加以具体分析。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 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17.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18.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画线诗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2)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

漂泊羁旅之情暗藏于字里行间。B. 第二联“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清人王夫之盛赞此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的大景。C. 第三联写得绝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当中,忘记了正确的时间。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3)“青山”“绿水”常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山”或“水”字的诗句。 19.诗歌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的“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古诗阅读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抒发满腹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步出夏门行;观(2)运用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创造了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2. (1)僵、孤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

(2)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即:“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结合“尚思为国戌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分析,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结合“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分析: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然后综

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 僵、孤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

⑵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⑵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 3. (1)夏季;暮春

(2)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甲】诗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乙】将诗人的离愁寄给明月,希望明月伴随朋友王昌龄到夜郎西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南风知我意”,夏季多刮南风,故知季节是夏季;“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是指暮春时节。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写法。结合知识卡片和诗歌内容可知,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写法,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甲诗的意思是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女主人公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是借南风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乙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友人一起飘到夜郎西。同样是借明月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故答案为:⑴夏季;暮春;

⑵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甲】诗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乙】将诗人的离愁寄给明月,希望明月伴随朋友王昌龄到夜郎西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4. (1)经历 经过

(2)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3)矛盾的心理。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这两句话的意思,久住岭南已和家中书信断绝,过完冬天转眼就是立春时节。所以这里的“历”的意思是经历。

(2)本题考查品味关键字词,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前两句意思是久住岭南已和家中音书断绝,过完冬天转眼就是立春时节。“断”是说跟家乡的联系断了,从音讯全无,时问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

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 故答案为:⑴ 经历;经过

⑵ 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⑶ 矛盾的心理。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分析。 5. (1)吟余小立阑干外;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解析】【分析】(1)注意观察的“立足点”与“观察点”是不同的,“立足点”是指观察者的位置,“观察点”是指观察者所观察的位置。本诗中的“阑干外”是立足点,“花落柴门”“昏鸦数点”“樵渔归”是观察点。

(2)阅读全诗,根据情境理解“昏鸦②数点傍林飞”所描写的内容,抓住“昏”“傍”两字,从表现“鸦”高飞的形象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来分析字词的表达作用。

【点评】诗歌类题一般会考查以下内容:(1)理解诗词内容;(2)考查诗歌的遣词;(3)考查诗歌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4)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 6. (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2)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解析】【分析】(1)要写出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怀。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2)曹操是此气势恢宏往往运用:①情景交融;②虚实结合;③动静结合;④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2)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点评】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先看修辞。再看运用了哪一类抒情、哪几种手法,最后看章法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如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鉴赏通常涉及

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等,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烘托(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白描细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7. (1)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分析】(1)翻译诗句即可,注意语言通顺,明白晓畅。也就是要把以下的意思写出来: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2)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故答案为:⑴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⑵“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8. (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临:到达、登上。“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⑵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9.B

解析: (1)B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解析】【分析】(1)如梦令,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通体以六言句为主。故选B。

(2)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解读能力。冬日汉江上本极静谧,忽然船桨击水,寒鹭惊飞,与积雪的远山相映,平添不少江山生趣,这景色实难描画,遂使诗人赵长卿留连忘返。末句“数遍溪南烟树”,状不忍遽去之情宛然。 故答案为:(1)B;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体裁的理解辨析能力。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忆江南》音节流丽谐婉;《如梦令》一般用以抒情,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沁园春》壮阔豪迈。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数遍烟树,是一种平凡而又夸张的说法,烟树虽然很平常,但是在作者眼里,却代表了汉江的一草一木,作者构思巧妙,用“数”字表达了自己对汉江的留恋和相看永不厌的思想感情。 10. (1)明月;地点转换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分析】(1)第一首诗结合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的理解可填写第一空。第二首诗中: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地点的转换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有错别字。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答案为:⑴ 明月 ; 地点转换 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注意内容是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写出连续两句。 11. (1)观;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2)示例:(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耸挺拔

12. (1)夏季;暮春(2)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甲】诗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乙】将诗人的离愁寄给明月,希望明月伴随朋友王昌龄到夜郎西部。

13. (1)戍:守卫;夜阑:夜深。(2)诗歌表达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4. (1)梦;空(2)运用拟人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兴衰,不解诗人感慨,写出了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

15. (1)羡;醉(2)“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浪”表现春色之浓。“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

16. (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17. (1)夏季。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3)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18.C

解析: (1)示例:潮水涨起来了,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也随之变得宽广起来;挂起船帆,诗人乘船一路顺风疾行。(2)C(3)示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9. (1)深秋晚景图(2)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0. (1)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解析】【分析】(1)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故答案为:⑴杨花,子规;

⑵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