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薄层色谱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2020-07-17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学号:201201023018 姓名:钟雯圆 班级:12英语班

薄层色谱在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 、传统医药 、特点、思维方式

当前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是模仿化学合成药物的模式,即以已知的某一单一活性成分或有效成 分为控制质量的指标,给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借以判断药品是否“合格”。这种模式已经沿用 了半个多世纪没有改变,只是分析手段的更新 和测定指标的更迭。 这种线性思维取向的质量 控制模式,适合于构效关系清晰、靶点明确的 以单一活性成分组合的药物的质量控制。 当前中药质量控制的取向至今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以中国药典为代表基本 上是沿着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模式,参照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标准,选定中药的“有效成分”、 “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建立相应的理化鉴别,以后又发展到以光谱、色谱为主的鉴别和 含量测定的质量标准。历版药典保证了中药及 其工业产品的基本质量。

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医药的共识 最近WHO 西太平洋地区讨论的“传统医学地区战略草 案”指出:传统医学疗法与产品面临标准化的多重挑战。 例如草药在许多重要方面有别于化学合成药物。草药 通常包含大量的化合物,而非一种单独的活性成分; 一般并非所有的草药活性成分都被分离、描述和量化; 一种或几种草药混合的效果取决于一种或几种草药混 合后的药理活动;甚至一种植物也不是一个纯粹单一 的化合物;常规的控制单体成分的技术可能不适用于 复杂的草药。这就需要对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一 些调整,需要本地区国家间相互合作,使得对草药的 标准化控制达到协调一致。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本质上与其他国家的天然药物没有区别,它之所以姓“中”,正式因为它被约 束在中医的辨证论治、天人合一、整体宏观等系 统的理论体系的‘框架’

内,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 点。中药的任何单一成分不可能代表该中药的内 在质量,也不是多种成分活性的简单相加,因为 不是单一的直接的‘药’‘靶’对应,尤其是复方制剂 更是如此 。由于它的哲学基础和中医的思维方 式,决定了它和西药有本质的不同,甚至也有别 于其他国家的传统天然药物。人类的远古时期和古代社会就已经用混沌的整体性和 朴素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中国古代朴素的 整体观,强调整体的和谐与协调。殷周时期的“阴阳八 卦”说,把自然界看作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种整体性的思想在中医理论中有深远的影响,形成 了辩证施治的优良传统。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 高津指出,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 自发性,研究协调和协同。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并预言西方科学和中国 文化对整体性、协同性理解的很好结合将导致新的自 然哲学和自然观。

应认识到人类思维方式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的复杂的历史过程,从远古时代混沌的 整体性思维方式,到古代朴素的整体性思维方 式,再到近代机械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于19世 纪下半叶发展到高级的阶段-辩证的整体性思维 方式,20世纪以后又发展到具有鲜明的信息时 代特征的更高级的系统思维方式。 与古朴的中 医传统学术思想和理论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思维方式表现在:信息反馈:强调互为因果的双向联系;系统思维:突出了思维的统一性;不确定思维:反映科学的真实性,因为事物总是存在着随机性和模糊性,而并不总是非此即彼;全方位思维:包括顺向与逆向、逻辑与非逻辑、收敛与发散,甚至求异的思维方法。 非线性(Non-linearity)和不确定性 (Uncertainty)是中医药的特点,这也正 是从还原论出发,以线性思维形成的西 方医药学难以接受的。因此用线性分析 的思维和手段模仿西药质量控制的模式 解决非线性的中药质量控制问题越来越 显露出它的不足,在现行的质量标准中 甚至执行起来有许多矛盾之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