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智慧教室”已经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关注的视线当中。本文将通过对新时代教学环境的变迁和现有应用,以及对智慧教室物理架构和功能模型的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在真实的智慧教室中进行实践验证,最终得出智慧教室环境相比传统教室,在互动交流、小组协作、情景模拟、反馈评价等方面,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影响和优势所在。以此作为同阶段同类课程应用智慧教室环境实施教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智慧教室 科学课程 实践验证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lligent classroom.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smart classroo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in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new era, the change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xisting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o the wisdom of the
classroom physical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model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in the wisdom of the real classroom practice verification,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wisdom classroom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the interaction, group collaboration, scenario simulation, feedback, etc., for 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 learning process and advantage. As a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classroom environment for similar courses in the same stage.
Key words: wisdom classroom Science courses practice verification.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困惑,逐渐强调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课程,科学课程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这个阶段思维模式的形成,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都将影响他们日后更为专业、更为广博知识的获取、理解、吸收和批判。基于这一论点,小学的课程更强调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尤其是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本文的研究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其包括多方位开展视听技术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多媒体教学,以及活动课桌椅为课堂活动组织带来的便利环境的整体布局,这种以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称之为“智慧教室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计算机教室(人手一本平板电脑+无线网络)和各种学习软件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种互动设备,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科学实验”。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下,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去干预学生的思维习惯,而是以一个帮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教师进行环境设置与工具、资源的提供,而整个学习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这也是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有
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构建。 1.2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智慧教室的相关研究范围较广,本文将从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学习、小学科学课程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应用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为英国。截止2010年,在教育系统中,英国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率高达73%,远高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丹麦(50%),荷兰(47%),澳大利亚(45%),美国(35%)等。而国内中小学课堂于2004年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2005-2008年为基础的试验阶段,2009年,交互式电子白板才逐渐在全国各中小学校普及,涉及区域与学校还是相对较少的,但在2010年,电子白板的使用普及率全年增长率高达109%。
在移动学习方面,国外已经将其作为未来网络学习的重点发展方向。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uniwap移动学习项目,由欧盟资助的M-Learning移动学习项目以及适用于外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块也已被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SLL开发出来了。我们国内是在21世纪初时开始对移动学习进行实践探究的。北大的移动教育实验室率先开发了三个版本的移动教育平台,国家教育部的“移动教育”项目也是一项重要实践探究。但是我国的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大多集合在开发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部分应用程序方面,而只有部分研究者进行了移动学习内容设计规范方面的研究。
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大多使用的还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如通过课本图片进行讲授或教师进行实验、学生观察,教师和学生只通过课本这一纽带来进行连,因此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改进;当然,小学科学教师也有些许问题,如: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另外,学生们对科学课的喜欢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学校设备不完全,使学生不能对教材活动进行实践探究也是国内科学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在国外:英国通过立法确立小学科学课程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教师职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小学教师的科学教学能力;国家建立“科学学习中心”,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学习性评价”,使评价与教学合二为一。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智慧课堂成为了教育教学改进的必然趋势,从单一的理念到教育改革实践的第一步、从宏观方案到具体实行进度、最终再聚焦到课堂教学,智慧课堂要从一个踉踉跄跄的学步婴儿慢慢发展成为四肢健壮、稳步向前的青年,还需要不断摸索。如今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本文所探究的智慧教室环境的核心则在于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探究、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试图打造高效、智能的课堂,教师通过智慧的教,来实现学生智慧的学,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
1.3.2实践意义
如今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改变着整个社会和学校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方式,智慧课堂这种教学环境及模式并未普遍地按照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从“传统课堂”的教学路线中解脱出来,实现向“智慧课堂”的现代教学转变。可以说,让智慧唤醒课堂,实现从传统的“知识课堂”转变为“智慧课堂”,由“知识人”的培养转变为 “智慧者”的培养,这既是一次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机会,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因此,研究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教室信息化环境,实施智慧教学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智慧教室环境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智慧教室环境
本文的“智慧教室”指的是集多方位开展视听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以及活动课桌椅、平板电脑等为一体实施的多媒体教学,这种整体布局既为课堂互动提供了设备基础,也为组织课堂小组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具体组成包括2块电子白板、教学主控计算机1部、移动课桌椅、平板电脑若干,以及现代视听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和无线网络等。
“智慧教室”环境中,多个演示型、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活动桌椅以及ipad
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构建了一个移动的、交互的、合作的、学生“做中学”的课堂环境,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手段,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多彩、立体化地呈现课堂知识。其通过色彩画面、文字信息、动态图像、声音影像、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体验知识、领悟知识,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最终达到掌握教学知识的效能。
2.1.2智慧教室的物理架构
“智慧课堂”是基于一定的技术理论,以互动为核心,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ipad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活动环境,它能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发展服务,且教与学所需的各构成要素间和谐共存,它可以体现智能化、开放性、混合性、生态性、交互性、和人性化等特性,智慧教室的基本物理架构如图3.1所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图3.1 智慧课堂的物理架构
Figure 3.1: The physical architecture of a smart classroom.
互动是智慧课堂物理架构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智慧课堂中的信息与技术基础则是网络环境,教室内的无线信号接入更为学习者、设备、资源间的无缝连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人手一台ipad也为获取资源、及时回顾教学过程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学习者与教学者,或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带来了操作上的便捷。设计灵活易拼装、人性化的活动桌椅主要可以便于学习者根据小组活动学习与讨论探究等需求来进行任意组合,以利于小组成员间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互动,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同时也使课堂探究环节成员的信息及
1 张际平,陈卫东.教学之主阵地:未来课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P45-46
时性、准确性得到了提高。课堂实录系统可以对课堂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个体的自我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记录,储存于教师端计算机中,可供教师课后进行回顾反思与改进以及学习者课后进行知识巩固。
智慧教室环境下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之后,学生利用ipad进行回答,随后通过无线反馈系统提交答案与作业。短时间内,教师端的在线评价系统就可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并及时进行点拨答疑。
总体来讲,以互动为核心,形式易变、资源丰富、多元互动等即为智慧教室的物理架构的特点,它们体现了以人为本、去中心化等诸多现代教育理念。
2.1.3智慧学习
随着人类进入到高度重视知识经济产业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更强调需要培养教育出具有开拓性的创新型人才,正如较早时期郑金洲教授就指出:“现有课堂的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特点导致无论在课堂物理环境上还是在心理环境上均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2。
智慧学习强调以下特点:“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能从搜集、整理、评鉴到应用信息发挥创意解决问题,鼓励主动学习、善用科技工具来做沟通与创意思考。所以将科技工具运用在教学上,且强调团体的交互式教学,并配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教材,创造出协同、合作的虚实整合的学习环境,将是智慧课堂的规划之重要规划架构”3。
在上述观点的支持下,智慧课堂非常适应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根据小学科学的学科特征和学习者能力培养的不同需求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每一种方式,都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导、协作互动、自主探究、以学生为本等新时代教学特点。
2.2智慧教室环境的理论依据 2.2.1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
2 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3):P53
3
郭慧中.未来教室新面貌——从美国、新加坡、中国案例,初探台湾发展模式[E].
http://idp.teldap.tw/epaper/20091214/189.2009年12月14日
构主义理论达到鼎盛时期。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他提出了认知结构这一概念,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儿童通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从而扩充或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认为知识是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协作学习、发生会话,最终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口耳相传获得的,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使得课堂情境教学更容易实现,合理有效的设计教学情境是实现建构的重要条件,智慧教室等新媒体的教学应用也为情境创设提供了重要条件。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标,所谓有意义的建构,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设计适当的情境,展示当前的教学内容,借助协作与会话等环节,最终实现认知结构的改变。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本身的一些因素,建构主义强调有效地引导,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认知结构的改变。建构主义不仅在教学中给予教学许多指导,在学习上也给予学生很多学习建议。
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运用ipad和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的实现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多种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2.2.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方式是多元的,这样便存在多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
加德纳认为,大部分学校教育环境下,过于注重言语与数学智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智能。学校教育会普遍认为语言和数学是智力培养的核心,但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创造性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因此多元智能的培养对于解决问题具有较大的帮助。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每一个人都具有多样化的智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能是传递知识,还要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多
种能力发展都具有阶段性,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是这样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要关注。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借助先进的媒体技术,同样要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3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案例研究
3.1案例教学需求分析 3.1.1学习内容
《运动与摩擦力》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运动和力》单元中的一节课,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 本节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物体运动与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材首先列举并分析一些生活实例,例如筷子提米实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并说明摩擦力是可以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教师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生活、生产中,摩擦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应充分重视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以“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设计有观察实验、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探究和交流合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探究来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关系的相关结论。 3.1.2学生学习起点
本节课的学习者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使用智慧教室三年了,所以本班学生对智慧课堂上的ipad、投票器、移动课桌椅等设备已经能够熟练使用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本课内容的选取也是采用了他们熟悉的素材,围绕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主题尽量充分地展开研究。运用控制变量这种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对比实验,使学生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来感受、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究的科学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智慧教室环境中,其先进的视音设备、实物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课桌椅、投票器等有利于情景模拟、小组协作项目开发和作品展示等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无缝连接,以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延伸来获取知识,其学习效果也更为长久。 3.1.3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发现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是一种接触于表面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②能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系;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况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掌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②能够自主设计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的相关实验; ③能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的方法要点;
④能学会进行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严谨科学精神; ②养成认真进行实验操作的习惯; ③领悟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科学观念。 3.2教学实施规划分析 3.2.1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①进行小实验:筷子提米(教师在玻璃杯中放入多半杯大米,此时插入一支筷子,无论怎样压紧大米,将筷子提起时都会轻而易举地将筷子拔出;第二次将筷子插入大米中,再向米中加入少量的水,静待片刻,再提起筷子时就可以将玻璃杯一起提起。)
②小游戏:谁的力气大?(选出一位力气较小的女生和一位身强力壮的男生,拿一根一端涂了肥皂水、另一端干燥的笔,让男生拿涂有肥皂水的那一端,女生拿干燥的那一端,两位举行夺笔比赛,最终女生取得了胜利。)
2)讲授新知:
①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都有哪些?观察自己鞋底的花纹与刚买时有什么区别?穿着带有轮子的轮滑鞋和正常的运动鞋在冰面上行走会出现什么场景?用力按住板擦来擦黑板和轻轻地擦黑板,哪个擦的干净?等等。回答完毕后随即概括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种在摩擦表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称为摩擦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探寻将手按在桌面上向前拖动,用力小,拖动得快,用力大,则拖动得慢的原因,借助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科学类实验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便是需要学习者亲自体验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各项状况,而传统的教室由于环境设备的限制,学生的体验很有可能无法较好地完成,而智慧教室移动课桌椅便捷的环境和实物展示台等设备为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极好地展示平台,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科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3)探索发现:
分小组自由测量后,学生自主发现每个小组测量到的摩擦力大小都不一样的问题,随即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大胆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在大屏幕上出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让学生按照分组(四人一组,共四组)根据已有的实验素材自己设计实验并协作完成,最终将自己小组探索所得到的实验结论记录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表格内。
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实验数据在黑板上进行成果展示,然后教师与同学一起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4)课堂小结:
①思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除了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还可能有哪些?(如,滑动或滚动不同的运动形态等,可用电池从斜坡上滑下做以演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增大/减小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②设想:假如世界没有了摩擦力…… 3.2.2教学方法
➢ 情境——探究式教学
从新奇而又贴近生活的实验引入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其中的原因,并举出身边其他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 体验式教学
在感知摩擦力和比较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力气大小不同),体会手运动和用力的感觉状况,以保证每位学习者能够切身体验生活中摩擦力应用的实际情况。
➢ 课堂会议教学
在最后进行小结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关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假如世界没有了摩擦力”,可以开展课堂会议的形式,允许学生们围坐讨论,对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描述交流,并在需要发挥想象力的问题上,广泛发散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各抒己见,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激情。
➢ 小组协作项目化教学
在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环节,教师将学生按照每四人一组分为小组进行项目探究实验,包括设计实验变量,测量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等,教师只需要提示要进行探究的实验目的即可。最终学习者需要将本组的实验结果公布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以供大家交流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了其中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潜能的开发和发展。 3.2.3教学效果评价
(1)《运动与摩擦力》这节课主要围绕“认识摩擦力——摩擦力的测量——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自主设计实验证明其猜想——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思路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属于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对知识会有不断探索了解的欲望。
(2)教学实验开展之前的引入部分,本节课非常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尽可能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说明科学知识,以使其学习兴趣保持到最佳;在实验结束之后,又通过问题将学生研究多得的结论性知识再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增大/减小摩擦力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科学精神。
(3)通过分组实验活动进行的“探索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能够将
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探索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发散性等的培养融入教学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先后用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活动课桌椅、ipad、投票器等未来教室所具备的多样先进教学设备,学生的课堂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广阔的可以自己施展自己想法的新平台,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潜能。
4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相关建议
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课桌椅、ipad、投票器等教学设备展开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即时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则通过虚拟情境、游戏教学、小组活动、作品评价等教学形式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对知识进行着不断发掘和探索,同时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成就感,并有助于其形成自主探索开发知识的良好思维习惯。
本课题所实施的教学案例由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一致性,在教学探究过程中发现以下优缺点:
(1)优点:
1)智慧教室中多显示环境、移动手持设备、无线网络的综合分布,使得传统的科学类课程变得更具示范性、形象性和直观可操作性,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准确到位;
2)该环境中活动课桌椅、投票反馈系统的设置,使得学习过程中小组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更为便捷明了,学生可以通过组内探讨、组间竞争的机制来实现探究性学习,以开发培养儿童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
3)该环境中现代视听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的存在实现了实况录像与播放和教学转播的功能,既可用于教学资源的记录和保存,也可及时得到其他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评价反馈,以更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为教学单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
(2)局限性:
1)该教学环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教学,或者在某些课程教学过程中并
不能将所有设备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因而,对于不同类型课程的适用环境和设备需求可以分类别建设分布;
2)面对中国目前改革艰难的高考制度,智慧教室的应用会更受到小学教育阶段的偏爱,而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追求更多的是学生们的识记解题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不再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3)该环境中所能够容纳的教学对象有限,一般为10-25人。而这个教学单位数对于教育对象群体数量庞大的中国地区来讲,要全面实施应用,是有困难落实的;该环境的整体布局构建代价较高,以目前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和资金投入两方面来看,短期内要实现推广普及,是非常困难的。
5总结与展望
基于社会赋予新时代人才更多创新更优数字化思维培养的需求关注,源于对现实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的教条化、静态化、单一化等缺陷的不满,一个由泛在技术支持的具有智能化、人性化,以互动为其核心特征的学习环境——智慧教室应运而生。智慧教室的诸多环境特性反映了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都是围绕着学习者主体展开的,旨在创设符合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运用适合的教学模式,课堂组成的各要素都能够和谐互动,构成良好的教学互动,这样能满足多种不同形式的知识交流,舒适、方便、人性化的智慧课堂应成为教学的主阵地4。
本文则基于上述智慧教室环境,应用其中多项设备条件,进行新环境中的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主要有信息加工型、行为系统型、个人型和社会型四类在该环境下运作良好的六种教学模式的探究应用。并借助五年级科学课《运动与摩擦力》做以实践案例,其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均验证了在智慧教室环境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优势和实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最后,通过该论文的撰写,我深刻地认识到,智慧课堂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性的资源或者过程,其设计最终,也是最主要关注的仍然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智慧教室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在对阶段性某类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我同样思索到,未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应用于现实课堂中的实践探索,必将会更全
4 张际平,陈卫东.教学之主阵地:未来课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P50
面更广泛地改变且越来越支持多学科的教学形式,此类应用实践与学习效果评价将会成为以后教育研究者更为关注的研究重点和长久探索之道。
参考文献
[1] Gyongyver Molnar, Ph.D. New ICT Tools in Education – Classroom of the Future Project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6(11)
[2] 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C].
第十一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回顾,重庆,2011
[3] 中国投影网电子白板咨询.2010年中国交互式电子白板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
http://www.ty360.com/2011/6/2011_1_42163_1.htm. 2011年6月29日
[4] 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
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5):P21-26
[5] 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P4 [6] 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P6
[7] 陈向东,高山,金文.多显示学习空间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6):P59-60 [8] 陈向东,高山,金文.多显示学习空间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6):P61 [9] 黄荣怀等.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P3-7 [10] 刘晨.移动学习在课堂中应用的可能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1(78):P226
[11] 蒋鸣和.建构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环境——移动计算机教室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信息
技术教育.2010(7):P6-10
[12] 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
电化教育.2007(6):P7
[13] [13] 王莹.未来的学校课桌——智能课桌将使科幻片场景在教室中展现[J].中国信息技
术教育.2008(12):P91-92
[14] 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
究.2014(1):P81-91
[15]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6] 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
研究.2015,36(11):P76-81
[17] 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
术.2013(7):P5-8
[18] 宋卫华.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5-16):P123-124 [19]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致 谢
时光荏苒,四年美好而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在这毕业论文之后画上圆满的句号,而我个人对于知识和实践的不懈探索,才刚刚起步。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施英姿副教授!感谢她在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修改直至定稿各阶段给予我的悉心教导。施英姿老师学识渊博、勇于创新、诲人不倦、可敬可亲,她对待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耐心认真和不断探索都是值得我敬佩和学习。其严谨和创新的精神不止使我顿悟当下,更对我今后的人生路都是影响深远的。因此,我要向施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四年中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言传身教、备至关怀才使得我的大学获益匪浅,受用终生。
再次,我要感谢四年来与我并肩作战的同窗,在我迷惘困惑时给予我及时的帮助和可行的建议,并不断坚定我努力探索知识之路的信念。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亲密朋友,在我完成该论文的阶段,给予了我精神上莫大的鼓舞,是他们的引导、支持和信任,才使得我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学习。
梦想还在继续,道路依旧漫长,前方总是充满了未知和想象,唯有自己的继续奋斗才能不辜负所有关心我的人的殷切期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