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

2023-01-25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 No.3 建筑与规划理论 1——/.人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 徐晓燕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摘200092) 要:日本枯山水园林与禅宗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文章从解读禅宗思想入手,提炼出“时间的凝固”和“自然的无心”两个核心思 想。剖析其与枯山水园林造景手法的内在联系,进而从精神内涵的层面对枯山水园林所体现的意象加以解析。 关键词:禅宗:枯山水;精神内涵 中图分类号:TU一0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07)03—0007—03 Comprehend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Dry Landscape Garden from Zen Ideology Xu Xiaoy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The’’Dry Landscape Garden’’of Japan has profound relationship with Zen Ideology、This paper sets from the nalaysis of Zen idea to abstract the two core ideas”time freezing’’and”natural accident”,then explains its inherent relations with the molding of Dry Landscape Garden,and finally dissects the image Dry Landscape Garden displays from its spiritual connotation. Key words:Zen;dry landscape garden;spiritual connotation 枯山水庭园是否源于日本本土似乎还有待于继续考证,据 所能表达的,只有靠人自己的经验才能体会。“如人饮水,冷暖 说枯山水最早被称为“唐山水”,以此推测,可能来自于中国, 自知”(《六祖坛经》)。在这种境界里,人已经抛弃了通常意义 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是找不到枯山水的影子 了。在日本,枯山水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神宗寺院。在其特 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首先就把“人”这个认识主体和“宇宙世 界”这个认识客体分开了。而顿悟所达到的“不知之知”是使人 的心灵和宇宙世界合为一体,以至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不再有任 何区别,这与盲目的无知是有云泥之别的。人在经历“顿悟”之 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铺地、叠放有效的几尊石组, 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 以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理念可以说较为忠实的反映了禅 宗的思想。 后,并不是由此得到了另一样东西。禅宗说“山是山,水是水”, 即在人顿悟之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就是所谓“无成之 日本的禅宗来源于中国,这是无疑的。传说中,释迦所传佛 法,除见诸佛经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外 功”的妙境了!“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象寻常人那样生活,做 寻常人所做的事情,经过从迷到悟的过程后,已把肉体的性情 放下。而此之后,还是要离开禅的境界,重返世俗人间,这便是 别传”。释迦只传授了一个弟子,这个弟子又传授给一个弟子。 这样在印度传了二十八世,到菩提达摩。菩提达摩于南朝(公元 520~公元526)年问来到中国,●●■, 成为禅宗在中国的始祖。然而, 后来在中国广泛流传的禅宗以及传至日本的禅宗教义都不同 于印度的禅宗了。这就不能不提六祖慧能和他所始创的空宗。 禅师所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南泉禅师所说更是妙极: “直向那边会了,却来这里行履。”(《古尊宿语录》) 李泽厚先生认为,禅的秘密在于对时间的某种顿时的神秘 的领悟,即所谓“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这一直觉感 间似乎超越了一切的时空因果,过去、未来、现在似乎融在一 自 禅宗传至神秀和慧能分裂成南北两派,即性宗和空宗。我们从 受。在某种特定的条件、情况、境地下,你突然感觉到在这一瞬 传说中慧能获得五祖衣钵的那首诗偈中不难体会到空宗所强 埃!”这就是禅宗里常说的“非心非佛”。空宗在中国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以至后世禅门弟子大都指认慧能为祖。实际上,禅宗 调的“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 起,不可分辨,也不去分辨,不再知道自己身心在何处(时空) 和何所回来(因果)。……这当然也就超越了一切物我人已界 限,与对象世界完全合为一体,凝成永恒的存在。 李泽厚先生还认为,禅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假借自然来使 人感受或领悟,在对自然的观赏中获得对宇宙目的性,从而似 教义的这一变化与老庄哲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只是禅宗在吸 收老庄哲学的基础之上,把其“物我同一”的哲学宇宙观念进 行了更进一步的纯粹和深化。 乎是对神的了悟,这也正是由于自然界事物本身是无目的性 的。花开水流,鸟飞叶落,它们本身都是无意识、无目的、无思 虑、无计划的,也就是禅宗所谓“无心”的。但就在这“无心” 正是因为禅宗依慧能的路线而发展,使得空宗和道家思想 的结合达到了顶峰。在佛教诸宗中,中国自创的顿悟禅宗,最终 成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最大的优胜者。 禅宗的核心思想是“悟”,就是一种心灵的启悟,禅宗把这 种悟称为“见道”,即,与道合为一体,这时,广漠无垠的“道” 不再是“无”,而是一种“无差别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言语 中,却似乎可以窥见那个使这一切所以然的“大心”,大目的 性——这就是“道”。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事物比起这种“无 心”来,都毫不足道。因此,禅宗所欣赏的景物并非都是枯冷、衰 颓、寂灭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自然。王维诗日“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切都是动的,但它所传 收稿日期:2007—01—17 作者简介:徐晓燕(1976一),女,山东荣城人,同济大学在读博士;讲师, 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教学工作。 达的意味,却是永恒的静。在这里,动乃静,实却虚,色即空。自 然的实似乎与人世毫不相干,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顿悟 中,你却感到那不朽者的存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安徽建筑 2007年第3期——这种“时间的凝固”和“自然的无心”也正是日本枯山水 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 园林所追求的意境。枯山水园林几乎摈弃了所有动态的景观, 如池和泉;也基本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 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宁静、永恒的景观氛 围。一方小小的庭同仿佛有某种凝固时间的神秘力量,让人凝 不同形态,又往往在对比中显其呼应。仅从美学角度考虑,这是 一个极少主义的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均充分权 衡,以至稍微移动某一块石就会破坏庭园的整体效果。而在精 神意义上,这些似乎永恒的静物让人似乎在其中超越了时空, 神于其问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产生“无语而凝噎”的感伤。那树 木、岩石、白砂、土地,寥寥数笔却蕴涵着极深的寓意,它们是森 林、岛屿、海洋,它们就是凝固而永恒的宇宙,枯山水庭园给人 的精神震撼力是巨大的。 l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 林精品。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m 。庭园地形平坦,由l5尊 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构成。石以2、3或5为1 组,共分5组,以苔藓镶边,往外则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喻 雨水溅落池中或雨儿出水的瞬间。白砂、绿苔、褐石三者均非纯 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可以找到与彼物的交相协调之处。 图1:一方小小的庭园仿佛有某种凝固时间的神秘力量 图2: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 态,又往往在对比中显其呼应。 图3:以低矮灌木为主景的修剪式枯山水 图4:摈弃了所有动态的景观。也基本不使用任何开花植 物。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 的元素。 图5: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当观者远眺时, 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 奔流。 图6:夜晚灯光渲染下的枯山水庭院体现了永恒的主题。 (下转第10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 安徽建筑 2007年第3期——F原则。 4.1整体性 联系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交往机会。 4.4现代化 为适应高新技术和网络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校园建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小环境,有着和城市相类似 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关系,其复杂的相互作用与联系要求校园环 设应该具备现代化的要求,以时代为先导,与时俱进,通过先进 境的规划设计具备整体性的特点,既满足个体的独立性又实现 的设计理念、科学化的功能配置、智能化的操控管理系统彰显 整体的联系性,构建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关系紧密、 秩序井然的校园有机整体。 4.2实用性 21世纪先锋意识,体现出时代精神和科技特色,使校园规划表 现出卓越的前瞻性。 规划后的大学校园,应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 和现代化,既满足当前使用要求,又为今后再发展留有余地的 面对时下大学校园规划蔚然成风的“假、大、空”等不务实 际、过于空洞的盲目做法,在此特提出实用性原则,以使用的便 捷性和舒适性为评判标准,要求从学院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 美观、舒适、合理、科学的新一代大学园区,为高等院校人文环 适用性为目的,在充分考虑景观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做 境的铸就、学居环境的营造、学科技术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到规划实用、设计合理,既适合于现阶段的教学规模,又满足今 提供良好的平台。 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 4-3开放性 参考文献 当代高校在适应社会价值观念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过 [1] 霍光,霍维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新趋势【J1.华中建筑, 程中,已逐步走出象牙塔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无 1999(4). 论是教育体制还是教学管理都开始从传统的刻板、封闭向灵 [2] 李军,张娅薇,等.新时期校园规划设计新理念的探索【J1.华 活、开放的方向转变。因此,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其 中建筑,20o4(4). 规划设计应更加注重与城市和社会的融合,加强彼此之间的联 [3] 涂慧君-人文主义新形态与大学校园的当代转向 新建筑,2002(4). 系,为师生间的交流、学科间的互动、院系间的合作、校际间的 [4]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J1.新建筑,20o4(2). : (上接第8页) 就如前文所说,有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和何所由来,忘忽现世 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并积淀出日本人苦行、自律的心理特征。这 的解脱。 与身在泱泱大国的中国人有天壤之别。中国人高傲自信,故而 建于16世纪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 园林的植物喜欢高大的乔木和灌木,而日本人却谦虚谨慎的钟 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 情于苔藓与草地。中国人贪恋人世的浮华,就象《红楼梦》中所 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 写一样,一块顽石也要化形为人来此世走一遭。所以中国古典 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 园林喜用亭台楼榭、花岛虫鱼,诗情画意,一幅乐天爱人的生动 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江户时期的日本庭园中出现了以低矮 景象;而日本人的苦行和自律让其在心理上更追求荒凉孤寂中 灌木为主景的修剪式枯山水,其中,以17世纪滋贺县的大池寺 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莫思考。 庭园为代表作。它将杜鹃灌木丛修剪为几何形体,象征一艘 枯山水的“物之哀”所反映的永恒,在宗教意义上突出了 “船”在波浪中航行,从而展现了一幅禅宗海景图。同样位于京 “禅”的本质。其类似墓地坟场的悲悯气氛,反映了日本民族所 都的东福寺方丈北庭是日本昭和时代的枯山水庭园。它虽然建 追求的独特的生死观——这是一种让所有其他民族几乎都无 于20世纪20、30年代,却仍然遵循古代的禅宗法则。其最具特 法理解的超人性的审美。其实,中国传统的禅宗,主要突出的是 色的是,这一庭园中,由苔藓和石块构成棋盘似的小方块,宛如 一退潮时海岸边的泡沫。它以一条曲线收边,边缘处种以成片的 种直觉智慧,并最终仍然将此智慧溶化和归依到肯定生命和 低矮灌木丛,配上星星点点静静开放的杜鹃花,给宁静的庭园 人生中,即前文所说“无成之功”的重返世俗人间。因此,从某 增添了几分生气。今天,我们甚至在安藤忠雄的某些建筑作品 种意义上说,日本的枯山水有禅意,而无禅“道”。日本现代画 中还能隐约体会到枯山水的意境。 家乐山魁夷在他的著名散文《一片树叶》中写到:“……如果樱 禅宗在中国发展乃至成熟,却在日本得到了纯粹的继承和 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花 物化,相比之下,日本的“禅”比中国的“禅”似乎更为地道一 用自己的凋落闪现出生的光辉,花是美的。……人和花的生存, 些。究其原因,这和日本的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人 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 文精神气质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日本人从禅宗中找到了 感到一种欣喜。”这种欣喜是充满了惆怅惋惜的。日本人爱樱 与其民族心理相吻合的精神寄托。 花,更向往樱花凋零般壮美的死,这种悲凉的禅意也正是日本 从地理环境来看,13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以海为生。 枯山水园林所表达的意象。 这种地理特征在枯山水中固化为砂砾和石组,以此寓大海和岛 屿,表达对海洋的崇敬和仰慕。同时,日本是温暖的海洋性气 参考文献 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因此,植物品种多样化胜于中国,蕨类 [1] 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M1、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和苔藓也成为重要的造景元素。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也造就了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 E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气质。岛国的资源贫乏让日本人始终有较 [3] 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