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榜学案】2020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训练提升作业 4.9.2一步之遥第二框 防微杜渐 过则勿惮改精练精析 教科版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4.9.2一步之遥第二框 防微杜渐 过则勿惮改精练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年11月17日是世界戒烟日,江西省某中学在“拒绝吸烟,给力青春”活动中打出了“吸烟是吸毒者的预备军”的标语。这句话提醒我们( ) A.吸烟一定会染上吸毒 B.只要不吸烟就决不会吸毒 C.吸烟和吸毒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D.我们应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习惯

2.2020年11月16日,沈阳串联“210”号系列抢劫案告破。经审查,该团伙嫌犯都在14到16岁之间。在进行笔录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问民警:“我在里面呆几天能出来吗?啥时候能放我回家?”但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及时改正就可以免于法律制裁 ③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免于刑罚处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预防违法犯罪应从预防不良行为做起,下列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 ①上网 ②夜不归宿 ③携带凶器 ④偷拿学校图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提醒我们( ) A.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不必大惊小怪 B.面对错误,我们只能听之任之

C.过则勿惮改,我们应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 D.人犯了错改了就行,不必在意是否再犯

5.(2020·厦门中考)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说明(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0年1月6日,达州市政法委指出,该市近3年来重拳出击,打掉52个涉黑涉恶的恶势力团伙,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378人。对上述涉黑涉恶人员的惩罚说明了( ) ①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法律是惩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③惩治犯罪是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 ④打击犯罪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0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正式公开征求意见。修正案中提到:犯罪不满十八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这一条得到了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违法犯罪分子都可以得到这样的机会 B.只有给机会,才可能使人纠正错误

C.只有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才可能堂堂正正地做人 D.对于违法犯罪分子不应该心慈手软 二、漫画分析题

8.2020年12月4日,四川某中学组织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普法宣传活动,张杰在看了漫画后,若有所思:

从这些漫画中,你获取了哪些有关预防违法犯罪的信息? 三、活动探究题

9.九年级的张强和李伟本是同学,张强个子大,身强体壮,经常欺负瘦弱的李伟,向李伟索要钱物,李伟不给就会遭到张强的打骂。终于,李伟忍无可忍,于2020年3月13日晚餐后,以请张强吃东西为由将他约到校外,两人见面后,李伟趁张强不备,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向张强连刺数刀后逃走。结果,张强倒在血泊中,后被路人发现送到医院,却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将李伟抓获归案。 围绕上述案例,江西某中学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判断:李伟刺死张强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2)请你组织:事后,张强和李伟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系列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避免悲剧重演。对此,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3)请你行动: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吸烟是一种不良行为,而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的转变,故预防违法犯罪需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A、B、C三项混淆了两者的关系,故选D。

2.【解析】选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涉案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其抢劫行为已构成犯罪,必将受到刑罚处罚,故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知错就改虽是一种优秀品质,但不能因此而免于法律制裁,故②错误。因此选A。

【拓展延伸】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涉嫌抢劫罪,只要年满十四周岁,就可受到刑罚处罚。但因系未成年人,故在量刑时还需要考虑其特殊性,从轻或减轻处罚。 3.【解析】选C。对待上网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沉迷于网络才是不良行为,故①表述不准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②③④均为不良行为。故选C。

4.【解析】选C。犯错在所难免,贵在态度。A、B、D三项是三种消极的做法,“正视”与“改正”才是正确的态度。故选C。

5.【解析】选C。本题通过调查说明未成年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发展下去也可能成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但这并不能说明不良行为就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良行为也不是小节,更不能说无关紧要。所以选C。

6.【解析】选B。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打击犯罪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

侵害,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慑。故选B。

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惮改的掌握。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应给予特殊保护,面对错误和过错,要勇于改正,这样的品质是青少年应该具备和拥有的。A、B、D的说法不科学,故选C。

【背景链接】2020年8月21日,福州市仓山区一个名叫小薇的女孩,选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仅仅11岁的生命,事情的起因是她跟她的弟弟两人在超市里面拿了一些牛奶糖果,因为没钱买单,超市怀疑他们偷东西,家长被罚了250元钱。她在遗书上写道:“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让你们没面子了,我很贱。”难道青春的污点一旦留下,就必须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吗?“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限定性消灭制度”再次引起社会热议。

8.【解析】在知识方面,本题借助漫画重点考查了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途径与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能力方面,则重点考查了学生搜集、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应结合漫画内容,联系所学知识,从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等角度回答。 答案:(1)动手打架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违纪行为;偷窃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则是一种犯罪行为。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2)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3)“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等观点是有害的,我们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9.【解析】行为判断、行为引导是本题考查的两大侧重点。第(1)问属于行为判断,可依据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特征进行判断,李伟重伤张强并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已构成犯罪。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组织法律宣传的能力,可从环境塑造、主题活动和法制讲座三个角度进行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可参照教材直接回答。 答案:(1)犯罪行为。因为李伟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请律师或司法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制讲座等。

(3)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过则勿惮改的优秀品质;增强法纪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