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宣传部长工作会议讲话

2022-12-06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同志们:

  这次全市宣传部长会议是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文化宿迁建设迈入新阶段的转换时期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的工作,部署安排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宿迁建设任务,组织动员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进一步振奋精神,理清思路,乘势而上,朝着文化强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过去的一年,全市宣传文化工作紧扣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题,着眼全面建成文化大市、加速迈向文化强市,以建设创业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培育和谐文化为重点,坚持创新与发展并举、事业与产业并重,在全面活跃中不断进步,在整体推进中重点突破,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紧扣主题谋发展。围绕推动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冲刺“双千”目标、创先争优、抗涝救灾等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通报和网络舆情处置制度,及时妥善地处置了130余起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拓展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扩大宿迁影响力,全年在省以上主流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3400多篇,在央视用稿55篇,其中8篇被《新闻联播》采用。深入开展创业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鼓励推动网络创业,培育宿城区耿车镇、沭阳县新河镇等网络创业特色乡镇10个。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全年累计发放创业发展资金1900多万元,落实创业小额贷款4.9亿元,有效地推动了全民创业实践,我市成功当选“中国创业之城”。

  二是重抓载体强基础。按照“一站、一校、一会、一馆、一舞台”的要求,积极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发展文化大院,建设文化小戏台。截至目前,共发展文化大院142个,小戏台近百个。着眼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培育,建成了宿迁文化名人馆、吴印咸艺术陈列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等文化场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即将投入使用,运河文化城、中国水城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泗洪县新星剧院3D影厅、沭阳三匹马国际影城等文化综合体投入运营,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大力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发展农村用户12.38万户,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三是创新文化促提升。加大文化传承和创新,积极拓展文化内容和形式,使宿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活动更加多样、文化服务更加便捷。以文化“三乐”、“三送”为主抓手,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载体,全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560余场。第二届西楚文化节、第五届宿迁创业文化节、泗阳杨树节、泗洪螃蟹节、七彩的夏日等影响力不断扩大。组建了虞美人女子乐坊,成立了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成功举办江苏省首届少儿京剧大赛,完成首部以大学生村官成长和生活经历为题材的电影《青春路上》的拍摄和首映。成立了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并召开了首届国际研讨会,纪录片《西楚霸王》在央视播出。组织第二届文艺作品楚风奖和宿迁地方文化传扬贡献奖评选,进一步激发了文艺创作的热情。

  四是完善体制增活力。率先在全省完成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形成了崭新的文化管理体制。组建了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和宿迁市广播电视集团,努力打造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媒体产业。理顺文化产业发展管理体制,设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实施文化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县(区)目标考核,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6.15亿元,同比增长32.5%,占GDP比重1.61%。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果,创成省级文明先进单位152家,“六小”创建活动获省创新案例奖,建成市、县两级文明短信群发平台。

  20xx年是“”的起始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将由文化大市朝着文化强市的目标迈进。宣传文化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再创佳绩。

  一、立足“三个转换”,自觉担当发展使命

  在文化宿迁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历经四年努力,已如期完成了文化大市的建设任务。当前,我们要全面把握形势,不断深化对宣传文化工作规律的认识,提升目标定位,推动各项工作步入全新发展平台。

  1、“”向“”转换,对文化宿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市委提出了在“”期间实现“两大任务”和“两步走”的工作部署,明确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根据国家“”规划,20xx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预期占GDP的比重将达3.1%左右。到20xx年超过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要达到32%以上,超过GDP增速17个百分点,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抢抓“”黄金机遇期,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如何在文化体制机制、设施载体、内容形式、产品作品等方面不断进行积累和完善,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夯实文化基础。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齐头并进,加快发展。

  2、兴市阶段向强市阶段转换,给文化宿迁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今后五年,我市将步入“兴市阶段”的后半程,这是建成全面小康、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期。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顺应发展阶段和要求的新变化,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机遇,抢占发展先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文化宿迁建设始终与发展同步、与民生契合。

  3、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换,为文化宿迁建设确立了新标杆。在建成文化大市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必须确立起新的目标和追求。一是文化事业强。要加快建成城乡全覆盖、功能更完善、服务上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文化产业强。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抓手,以文化企业、文化场所和文化作品为重点,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三是文化人才队伍强。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储备、激励的长效机制,尽快拥有一批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工作者队伍。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尽快实现“三强”的目标。

  二、围绕“文化宿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是文化强市建设的第一年,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一定要站在全新的发展平台上,进一步理清思路,统筹推进,努力使创业文化铸就品牌、先进文化引领发展、和谐文化欢乐百姓。

  1、创业文化要铸就品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创业文化建设仍然是宣传文化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创业文化建设作为宣传文化工作的主抓手,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一要明确新定位。去年,我市获评“中国创业之城”,标志着创业文化建设提升了新水平。下一步,要立足宿迁丰厚的创业文化土壤,积极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使创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要按照创业型城市创建标准,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体系,实现年均创业培训1.5万人、1万人创业成功、带动5万人就业的目标,力争早日创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二要拓展新领域。按照“挖掘典型、宣传推介、示范带动、由点及面”的工作思路,花大力气推进网络创业,培育耿车镇、洋河镇、双沟镇等网络创业特色乡镇,引导本地青年创业者运用网络平台,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在手工艺品、服装鞋帽、名优农副产品等方面加大网络销售力度。结合网络创业示范村、示范街创建,实施网络创业“双千”工程,采取补助一年宽带网络安装费和资费方式,支持1000户实体店兼营网店,支持1000名创业青年新开网店,努力形成“淘宝宿迁板块”,开创网络创业新局面。

  三要务求新成效。抓好全民创业培训月、创业指导服务周和第六届宿迁创业文化节三大活动,深化创业文化“四进”活动,力争在内容、形式、效果和影响上有新的提升,促进创业文化扎根宿迁大地。优化创业基地、创业学校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等创业载体功能,落实好创业政策,用好全民创业发展资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提升初始创业成功率和创业稳固率,增强创业实效。整合青年创业、妇女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科技创业等资源,聚合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

  2、先进文化要引领发展。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发展,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贯穿先进文化传播的全过程,在全社会营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发展氛围。

  一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全员化、常态化、持久化。坚持学习主体全员化。在领导干部中,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聚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专题学习;在机关单位,采取举办集中讲座、开列自学书目、组织调研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为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建言献策;在普通党员中,组织集中宣讲,解读理论、讲解政策。坚持学习过程常态化。发挥党委中心组等学习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类“讲坛”、“论坛”等平台和载体,以多种方式推进常态化学习,努力提升学习效果。坚持学习制度持久化。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学习档案、学习通报等各项制度,真正把学习“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二要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敏锐性、生动性、权威性。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条主线,着力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下功夫。大力宣传各地“奋战、勇攀新高峰”的新举措、新成效,引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谋求更大突破”、“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媒体进行深入采访和深度报道,激发全市上下“我能、我行、我成功”的激情和豪气。精心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和建市15周年纪念活动,围绕爱党、爱国、爱家乡主题,通过举办成果展、编播专题片、组织文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加快发展。

  三要强化对外宣传的影响力、辐射力、控制力。进一步完善外宣工作机制,壮大外宣工作队伍,争取更多的文章和节目上大报大台、头版头条,为宿迁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加注重网络宣传,发挥网上宿迁、宿迁新闻网、西楚网、创业文化网等市内网站的阵地作用。加强网络新闻监管,落实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工作机制,采取预警、疏导、引导、稳控等手段,关口前移,妥善处置,净化舆论氛围,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负面报道影响。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3、和谐文化要欢乐百姓。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要采取“送、种、建、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欢乐城乡百姓。

  一要创新机制“送”文化。以文化“三乐”、“三送”为主抓手,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展范围、丰富内涵。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家庭文化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千台文艺节目进社区(村镇)活动,实行文化资源共享,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使地方文化在普及中提高、活动中繁荣、创新中出彩。

  二要培育土壤“种”文化。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多元城乡文化发展之路,努力在城乡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发挥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的作用,通过奖补政策,鼓励组建文艺团体,创建一批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团体。注重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种”文化上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探索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管理和活动开展的新机制,开展特色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示范点创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扎实推进农村“六小”、“五榜”建设和“诚信新农户”创评。

  三要构筑载体“建”文化。坚持把载体建设作为宣传文化工作的关键,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基本载体、特色载体和新型载体建设,使宣传文化工作既有声有色,又有形有体。基本载体方面,在实现“县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镇(乡)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屋(农家书屋)”目标的基础上,对已经建成的文化设施,重点在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提升使用效益上下功夫。特色载体方面,围绕地方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培育,重点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展览馆。新型载体方面,重点推进网络、动漫园、文化城、图书城、影视城等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四要打造精品“产”文化。遵循艺术创作“三贴近”原则,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陈出新,从时代精神风貌中汲取力量,从人民群众火热生活中采撷养分,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实施项目管理、加大奖励激励等方式,大力推进精品创作生产。依托宿迁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每年制定一次文艺创作计划,对本土题材作品进行重点谋划。组织专业力量加强对精品文艺创作和生产的选题论证,集中推出一批展现时代性、富有宿迁特色的精品力作。当前重点要做好电影《青春路上》的公映,完成动漫影片《乌骓马》制作,筹拍以农村留守妇女为题材的影片《守望》,力争在文化作品的创作数量上有大提升。

  三、瞄准“文化强市”,重点突破文化产业

  围绕到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以上,今年总量突破20亿,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的目标,重点实施“8210”工程,建设骆马湖文化产业带,提高宿迁的文化产业集约化、特色化水平。

  1、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当前,要以国家、省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市“”规划为依据,制订好三项规划。一是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规划。依托现有存量资产、特色文化资源和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编排出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培育和建设,为未来五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制定文化设施布点规划。坚持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按照城区居民15分钟文化圈的目标要求,对市(县)中心城区各类文化设施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城市控规,编制文化设施布点规划。三是制定特色文化培育规划。立足区域特色,以生态旅游、民俗传统、民间工艺和重点节庆等为内容,编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xx年,在全市形成一批富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2、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实施“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事业、重点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战略,下大力气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精心抓好博览场馆、休闲旅游、运河文化城、创意产业园、影视基地、网络游戏、报刊出版和文艺演出等重点项目。制订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五年推进计划,建立上下联动格局,合力建设,同步实施,力争到“”末全市年产值超亿元文化企业达到30个以上,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立足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编制《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手册》,组织招商会及时发布文化产业投资指南,招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文化项目落户宿迁。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和“”文化产业规划编制的机遇,主动对接与我市有关联的文化产业项目,包装一批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力争进入省盘子。

  3、大力实施“8210”工程。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年”。要着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8210”工程,即重点建设“两园”,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两城”,以水文化、婚庆文化和休闲旅游文化为内容的中国水城,以世界运河文化为主题,集影视、创意、游乐为一体的运河文化城;“两馆”,洋河酒博物馆和市新图书馆(新华书城);“两网”,西楚网和宿迁新闻网;“两团”,虞美人女子乐坊和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两媒”,开办电视台第三频道和苏酒报;“两片”,以西楚霸王项羽为题材的动漫影片《乌骓马》和以农村留守妇女为题材的影片《守望》;“两赛”,中国象棋大赛和街舞大赛;同时,培育十个文化领头企业。

  四、壮大文化队伍,着力提高整体素质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宣传文化队伍是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也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骨干力量。只有在队伍建设上形成人才优势,才能在文化事业和产业上形成发展优势。

  一要确立三个意识。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关键是宣传文化队伍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创新。迈入文化强市阶段,全市宣传文化工作者要积极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着力提升发展意识、现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思想观念的大提升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的大跨越。宣传文化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把握宣传文化工作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在更高层次上思考、更广范围内求索,使各项工作、各类活动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思想导向。要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目的,以现代意识重新审视宣传文化工作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事业发展抓到实处。

  二要增强三种本领。要主动适应宣传文化工作对象、环境的新变化,着力增强创新、经营和统筹三种本领。所谓创新本领,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宣传文化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探索顺应大局、贴近群众、符合市场的新途径、新办法、新载体和新项目,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与发展同频共振。所谓经营本领,就是要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形势下,研究市场规律,捕捉市场机遇,增强经营意识,掌握经营本领,搞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宣传文化工作不断增强影响力,提高竞争力。所谓统筹本领,就是要善于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筹划,传统工作和创新工作整体安排,调动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一起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增强宣传文化工作的整体实力。

  三要完善三项机制。要重点在“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上下功夫,激发文化人才的创造力,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要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县(区)、乡镇两级宣传文化干部普训班、重点村居(社区)文化骨干研讨班。拓展文化人才培养渠道,从高等院校、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中聘请“客座教授”。鼓励在市属院校、职业学校设置相关文化专业,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建立多元化的外引机制。重点引进我市文化领域较为匮乏的原创性文化人才和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鼓励采取灵活方式返聘退休文化人才,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发挥其在活跃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产业人才评价体系,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组织开展“十佳文化产业领军人物”、 “十佳文化名人”、“十佳基层文化站长”等评选活动。

  五、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发展动力

  在全新的发展平台上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必须从政策环境、组织体系和目标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一要优化政策环境。发挥政策引导发展、促进前行的作用。市里在已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基础上,又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人才引进、奖励措施等方面,对新办文化企业、重点文化项目、文化园区等给予扶持和奖励。下一步,将通过实施政府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等联合推进的方式,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县(区)也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同时,要对政策落实效果加强跟踪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要健全组织体系。市里在成立文化产业办公室的同时,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和资源整合,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大文化”发展格局。各县(区)也要相应成立文化产业办公室,以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和完善全市文化产业统计网络和统计制度,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脚踏实地。

  三要加强目标管理。将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既要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科学规划,也要靠具体化、项目化和目标化的推进办法。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各项任务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和责任化考核。对每项工作都要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时间节点,做到不达目的不罢休。

  同志们,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朝着文化强市的发展方向,新目标催人奋进,新使命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努力谱写出文化宿迁建设的新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