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娇娆不俗最养目

2024-07-17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釉是附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能使陶瓷表面光洁并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在陶瓷的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不同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烧成气氛中,会使釉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中国古代陶瓷中,有这样一种釉在失透的绿色底釉上泛着星星般细细密密的黄色斑点。这种深沉古朴中又蕴含着无数变幻的釉色,因其好似新春的碧茶细末,而被称作“茶叶末釉”。而且,其因釉色色调的深浅有别(偏黄或偏绿)、年代不同,又有“鳝鱼黄”、“蛇皮绿”、“蟹甲青”、“老僧衣”、“黄斑点”、“油绿釉”等等不同的称呼。

一、茶叶末釉的组成、烧成

茶叶末釉其实是一种高温结晶釉,它的化学组成与黑釉相似,也是一种石灰釉。其配方为:寒水石7.5%、赭石5.8%、白土7.5%、滑石子7.5%、二灰11.32%、釉果37.74%、紫金土22.64%。它的化学组成特点是铁高、钙高、镁高,镁的含量必须在2%以上。奇妙地分布在釉层表面的茶叶细末并不是人工撒或点上去的,它是在烧制过程中自动从釉中析出的晶体,这种晶体是一种属于辉石类型的结晶,其分子式为[Ca(Mg,Al,Fe)(Si,Al)2O6,]如果配方中镁含量太低,就达不到这种效果。茶叶末釉的制作要求很苛刻,除了配方要符合要求外,釉料还不宜过细,烧成温度必须控制在1250℃~1280℃之间,以还原气氛为主,并且冷却速度要慢。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由于精确的配方和工艺控制很难掌握,又造成了茶叶末釉色调的多样性,其艺术效果给人以不尽的幻想。

二、茶叶末釉的产生

最初,茶叶末釉并不是一种刻意制作。唐代,在中国北方的一些烧造黑釉的窑场,窑工们因烧黑釉瓷过火而无意中烧出了茶叶末釉,一种特殊的釉色从此诞生,因而,茶叶末釉也被认为是从黑釉基础上发展来的。

中国北方地区多产白云石,白云石富含镁,可以满足茶叶末釉中镁高的配方要求,而中国南方地区古代窑场很少采用白云石配釉,因而茶叶末釉清代以前在北方轰轰烈烈,在南方则默默无闻。

三、茶叶末釉的辉煌

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全套的祭祀制度,其中包括祭器使用的规定。自商周以来以使用铜器为主,宋朝时青瓷、白瓷以铜器造型加入,明清两代各种颜色釉瓷成了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当时宫廷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喜好使用颜色釉瓷,清代宫廷甚至对各种颜色釉瓷的使用做出了身份限制。因而,明清两代官窑非常注重颜色釉瓷的生产,窑工们学习历代民窑经验,借鉴前人技艺,合理配方,不惜工本运用各种工艺方法和手段,烧制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颜色釉瓷,明清两代是颜色釉瓷的春天,完美的茶叶末釉便出自此时。

据记载,明代御窑厂所生产的茶叶末釉,因其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像鳝鱼的皮色,而被称为“鳝鱼黄”。《陶雅》还称:“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

同样据记载,康熙年间臧应选督造景德镇御窑厂,其产品特征为胎釉精致。茶叶末釉品种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而且均为臧窑著名釉色。然而,同样遗憾的是,臧窑产品因缺乏底款,同样没有被确认的传世品。

雍正、乾隆年间,唐英督陶景德镇御窑厂,期间致力于陶瓷工艺的开发和研究对原料精选细淘;反复试验,掌握了制坯胎、釉汁的合理配方和烧成条件;并且对成型、烧制、彩绘等进行专业分工;还改进施釉方法,器物内部采用荡釉法,外部用一端蒙着纱布的小竹管蘸釉吹到坯胎上的吹釉法,这种方法有方向性和灵活性的优点,克服了蘸釉时造成的釉面不匀、不平和易破等缺陷。因而,雍正、乾隆两朝的茶叶末釉器瓷胎精细纯净,釉色温润纯正,造型规整,装饰精致美观,代表了茶叶末釉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据《陶成纪事碑记》记载,唐英仿明代厂官窑,成功地创烧出了厂官釉。厂官釉品种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此时的茶叶末釉常见器型以各式炉、罐、瓶、壶类的琢器陈设器为主,很少有盘、碗之类。雍正制品,釉色多偏黄,露胎处多呈铁褐色,多有茶无末,器底有雍正“四字”或“六字”篆书款;乾隆制品,釉色多偏绿,釉质较雍正时更细腻,多有茶有末,器底多为乾隆“六字”篆书款。

雍正、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除了厂官釉,还有一种因其颜色类似刚出海的螃蟹而得名的“蟹甲青釉”。蟹甲青釉也是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其釉面光泽性较强,在光线照射下闪着云母片似的五色晕光,与厂官釉有较大的区别,“色如窑变,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似为唐英记载中的“油绿釉”。

由于茶叶末釉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在乾隆时有被用来仿古铜彩釉,其造型、施彩皆有古铜器之神韵。乾隆以后,茶叶末釉继续流行,但精品甚少,其中以咸丰制品为佳,产品追求雍正、乾隆古朴典雅风格。

茶叶末釉属于无光釉,釉面平和,不喧闹、不张扬,如同中国玉给人以强烈的温润之感。《陶雅》记载:“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

茶叶末釉的釉色介于黄色与绿色之间,这种颜色加上无光釉的朦胧,那份神秘、那份柔和是怎么也说不明、道不白的。

茶叶末釉因其表面的茶叶细末而得名,而茶叶细末是烧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晶。结晶的形状、密集状况因烧成升温、降温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釉面效果。在暗绿色底釉中闪耀的星星点点质朴、深沉、不做作,就好像大自然赋予一般给人以耐人寻味之美感。坯土差异、釉料组成、烧成气氛、升降温方式、烧成温度等种种组成的复杂性、多样的变化性又给茶叶末釉增添了丰富多变的色泽变化,这也是茶叶末釉神奇和吸引人的地方。

茶叶末釉原是烧成缺陷,然而中国古代窑工敏锐地发现其中蕴藏着的魅力,以其勤劳和智慧,掌握釉料配方和烧成技术,创造出了这种极富装饰性的特殊颜色釉品种。茶叶末釉的美不在于雕饰与华丽,而在于纯净和古朴。少人工匠意、富天然韵致的茶叶末釉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含蓄与高雅,它的韵律之美让人回味无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