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淋巴结是不会显现出来的,无论是眼看还是手摸,都不会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但是当淋巴和体内的一些病毒进行斗争的时候,自己也会出现病变的,这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淋巴结发炎,或者淋巴结核的症状。那么,脖子两侧淋巴结结核的症状是什么?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淋巴结核病因
一种是结核杆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体腺引起的原发灶上感染。后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各部位多为单侧性淋巴结。受累咽部。重发病以上吸收后受累淋巴结核仍继续发展形成冷脓肿或溃疡。
另一种是原发结核感染后血中结核杆菌随血行进入内侧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核;还可以从腰腹部淋巴感染,然后汲及深部淋巴结群继发感染,在颈淋巴结结核发病中较为常见。
2脖子两侧淋巴结结核的症状是什么
1.颈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病缓慢,常偶然发现黄豆大、鸽蛋大或鸡蛋大,开始无痛,质地较硬,具有散在性、活动性,无粘连,有轻度压痛的肿块。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活动度逐渐减少,可排列成串珠状。
2、有明显的淋巴结周围炎,明显的疼痛及压痛,活动受限,中心部开始变软,如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可使病变趋向增生、钙化、结疤。
3、如病情未得到控制,肿块由坚硬逐渐趋向软化,而软化是由于干酪样变或液化而形成,局部无热,不红或皮肤发红。触之疼痛,有波动感。一旦破溃,可流出牛奶样或豆腐渣样脓液。
4、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可形成瘘道或溃疡,常流清稀脓水,破溃口多呈潜行性空腔,创面肉色灰白,四周皮色紫暗,缠绵难愈。
3淋巴结核的检查
1、临床检查
首先注意观察两侧淋巴结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成等现象。然后进行淋巴结触诊。检查时注意肿块之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并应两侧对照比较
2、影像学检查
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机体组织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较小之肿块,常不能显影。为查找原发病灶,可酌情作侧位等X线拍片检查或碘油造影X线拍片检查。
3、病理学检查
(1)穿刺活检法:以细针刺入肿块,将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者,惟其取得之组织较少,检查阴性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
(2)切开活检法:应慎用。一般仅限于经多次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时。手术时应将单个淋巴结完整取出,以防病变扩散。疑为结核性颈淋巴结炎时,切开活检后有导致伤口经久不俞愈可能,应注意预防。对于临床诊断为涎腺来源或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者,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术前切开活检有时不易取得阳性结果,却有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困难之弊端,故一般于手术摘除肿瘤后再送病理检查。
4淋巴结核如何鉴别诊断
(一)淋巴结核与性传播疾病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软下疳
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应与脓肿型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本病细菌培养较难。
2、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
3、艾滋病
艾滋病相关征候群中有一个亚型, 表现为顽固的全身淋巴结病、 淋巴结肿大常持续3个月以上, 而近期并无任何可致淋巴结病的疾病或用药史。 查AIDS病病毒抗体(HIV)阳性。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高热38℃一个月以上;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③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R);④卡波西肉瘤(K.S);⑤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若HIV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①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AIDS病人: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细胞计数下降;②全身淋巴结肿大;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虽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依病史(卖血或接受使用血液制品史、性紊滥等)及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难淋巴结结核鉴别。活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
(二)淋巴结核与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的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变应性亚败血症
儿童较成人多见,临床表现为: ①长期反复发热; ②反复一过性多形性皮疹与关节痛; ③淋巴结、 肝、 脾肿大; ④血、 骨髓培养阴性; ⑤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
2、结节病
为一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疾病。可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滑车上、腋窝等处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达核桃大小,质硬,永不软化,不粘连,与皮肤无粘连。诊断依据:①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②X线检查显示结节样肺泡炎、肺浸润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③病理学检查发现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变;④皮肤Kviem试验阳性,结核菌素皮试阴性。
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部分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患者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肿并非SLE的诊断线索,当病人尤其是青年女性出现发热,伴有皮肤红斑、多关节炎、肾脏损害、间歇性胸膜炎性疼痛、白细胞减少、高球蛋白血症、抗DNA抗体阳性等,诊断不难。SLE在早期很难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区别。根据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及穿刺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不难与淋巴结核鉴别。[3]
(三)淋巴结核与肿瘤所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均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为特征,好发于颈部、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结、质地中等偏硬如橡皮。随病情发展,侵及范围极广,很快融合成块,无移动性,此时触诊有软骨样感觉。霍奇金病患者可伴有周期性发热、盗汗、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及肝脏明显肿大。可因肿大淋巴结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声嘶、呼吸困难、霍纳(Horner)综合征等。外周血液及淋巴结病理检查发现R-S细胞是其主要的诊断依据。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最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继之累及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如起病于结外淋巴组织(胃肠道、扁桃体、鼻咽部、肺部、脾脏、肝、骨骼、皮肤等),早期易误诊。深部淋巴结肿大时,也可早期出现相应压迫症状。约1/3患者伴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淋巴瘤晚期可侵犯骨髓、肝脏、皮肤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病理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当仅有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时,可依靠CT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活检,必要时可作胸腔、腹腔探查手术(见第八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可引起全身广泛性淋巴结肿大,以慢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更明显,颈部较明显。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弹性、无压痛,晚期可互相粘连成串成块,无移动性,无脓肿形成,直径可达2~3cm,常伴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不是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检查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做出诊断。白血病患者一般有明显的血液学异常,经血象及骨髓检查一般不难断,但其准确分型常需借助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
3、浆细胞瘤
许多浆细胞肿瘤可有淋巴结肿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尿中可有大量M蛋白,溶骨病变及骨髓异常浆细胞,据此不难确立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血清IgM常>20g/L,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重链病共有四种不同的重链类型,临床表现各异,但经免疫电泳可查出相应的单克隆性重链存在,同时作淋巴结活检可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骨髓瘤鉴别。
4、恶性组织细胞病
长期发热,以高热为主,伴进行性全身衰竭、消瘦、贫血,淋巴结、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全身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疾病晚期,早期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骨髓或外周血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也可通过淋巴结、肝、脾和其他受累部位的病理活检确立诊断。近年经免疫组化证实,过去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病许多是T淋巴细胞瘤,真正的恶组只占少数。
5、Langerhan组织细胞增多症
为一组病因不明,以淋巴样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病变常累及肝、脾、淋巴结、肺、骨髓等器官。分为三型:①勒-薛氏(Letterer-Siwe)病:见于2岁以下婴儿,以高热、红色斑丘疹、呼吸道症状,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②韩-薛-柯(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儿童和青年多见,以颅骨缺损、突眼和尿崩症三大特征;③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以长骨或扁平骨溶骨破坏为主要表现(见第八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6、淋巴结转移癌
对年龄较大而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特别注意某些原发肿瘤的转移。癌转移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3cm,质地坚硬、生长快、无压痛、与基底粘着活动性差,表面凹凸不平。颈部无痛性淋巴肿大应注意鼻咽癌、甲状腺癌的转移。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至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可来自胃、支气管、食管、纵隔、胰腺等脏器,一般而言,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年来自呼吸系统癌肿,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来自消化系统癌肿。并且常为晚期征象。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癌。利用X线、CT、MRI、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及某些血清学试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检查可帮助寻找原发肿瘤,但确诊仍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
5淋巴结核如何预防
控制传染源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克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是对以下人群及时进行X线胸片和菌细菌学检查:
(1)慢性咳嗽,咯血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2)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周围的接触者。
(3)结素试验强阳性儿童的家庭成员。
(4)厂矿工人尤其是矽肺患者。
(5)定期对结核病较流行地区的人群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病人。
切断传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 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未食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注射,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接种方法有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两种,以皮内注射为佳。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以明显减少,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