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属于高档名优茶品品牌。《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说的就是苍梧六堡茶。而在清嘉庆年间,六堡茶更因其特殊的槟榔香而位列24大名茶。其茶“红、浓、陈、醇”四绝著称,且具有独特的槟榔香、陈香。
六堡茶的历史与发展
六堡茶属于黑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镇,是一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茶,得名于明朝,兴盛于清朝。
明朝时期,苍梧县分为11个乡,乡下面又设堡、甲、闸、洲,当时的六堡隶属多贤乡,因六堡多产的茶叶质量最优、行销在外,大家就称为“六堡茶”。数百年之后,苍梧县的很多乡村名都已光荣下线,唯独六堡因保存有一款特别靓的茶叶而一直在线。
到了清朝,六堡茶迎来了“茶生”中的第一段兴盛时期,成为宫中贡品,不过成名之路还是有些曲折。据说清朝乾隆年间,皇帝要在民间搜集奇珍异宝,苍梧县收到消息后马上精心制作了带有“槟榔香”的六堡茶进贡到宫中,可惜“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要求非常高,对六堡茶的醇香之味不感兴趣,于是把茶丢给了后宫草草了事。
直到1801年,朝廷组织品评各洲县的贡茶,苍梧县六堡茶因特别的“槟榔香”被列为优等,纵身一跃成为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
除了自身品质绝佳,六堡茶得以闻名,还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梧州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心位置,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水系发达,因河而兴,有“三江连五省、总汇在梧州”之称。
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向外通商的城市。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成为通商口岸,六堡茶“近水楼台”,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及欧洲各地,成为了大家喜爱的“侨销茶”,开启了六堡茶的又一段兴盛时光。
清朝后期,梧州的水运发展已呈现繁荣时期,形成了一条以梧州苍梧县六堡镇为起点、以六堡茶为媒介,以船为主要载体,以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为纽带,联接海上丝绸之路,通达世界各地的“茶船古道”,从而使得茶船文化蓬勃发展。
六堡茶的级别与特点
散茶的级别一般遵照嫩度划分为特级及一到六级,共七个等级。特级最嫩,能够看到细小的芽头,带有毫毛;六级最粗老,带有梗。
从形状上看起来,高等别的散茶形状紧细,“黑褐紧细,大小匀整,嫩芽较多”高级别茶的内含物更丰富,茶汤滋味评价是“醇厚”;
而级别靠后的散茶外观“叶片大小不一,还带有叶梗,看上去比较粗老”,滋味评语则是“浓醇或醇正”,因而级别高的散茶价钱也高。
然而级别越高,茶汤轻易带苦味,茶味更温婉细腻;级别低的散茶,茶味较为粗犷。
但低级别的茶中带有茶梗,茶梗里含有很多香气物质,适量的茶梗能使茶品具备更丰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