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胞衣不下的敷脐疗法

2024-07-17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胞衣不下的敷脐疗法

热敷疗法是一种在医疗上比较常见的手段之一,热敷的部位不同所表现出现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热敷肚脐眼就可以缓解一些疾病的病情,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热敷方法,最好是用热毛巾或者是暖水袋来进行热敷,不仅每天要定时进行,而且还要注意热敷的时间,那么胞衣不下的敷脐疗法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热敷肚脐眼有什么好处

  第一,热敷肚脐眼有什么好处呢?有胃寒性胃痛引起的腹部不适,可以用热敷疗法,将薄姜片戳孔,贴在肚脐上周围以及疼痛部位,再在上面盖上热毛巾,可以辅助治疗胃痛,热毛巾哟水气,可以较快速的开皮毛,张血管,使热气和姜气渗透,达到温经络,驱寒气,化疼痛或挛急的作用。

  第二,将川穹,丹皮两味中药煮成药汁,生姜两大片针刺小孔,肚脐及气海穴贴一片,关元穴贴一片,毛巾放入煮沸后的药汁浸透,寄到微干,温度适宜,不要太烫,平放在下腹部,也可将药渣平铺于毛巾上,冷却后再付一次,每日1-2次,可以连敷到月经走后第四天,能有效改善痛经。

  第三,将盐在锅中炒热,待到温度降到皮肤能承受时即将其堆放在肚脐周围干热敷,先将肚脐上放一次薄生姜泥,再堆放是能够炒热的盐,最后盖上热毛巾,长期坚持,可以改善四肢冰冷,胃寒怕冷,对肚脐周痛,腹痛,腹泻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2胞衣不下的敷脐疗法

  胞衣不下的敷脐疗法介绍:

  (一)方剂1

  1.组成灶心土(伏龙肝)30—50g,甘草10—15g,陈米醋适量。

  2.用法首先将灶心土(伏龙肝)碾碎为末,用筛筛过后,再取陈米醋适量加入灶心土末中调如糊备用。另将甘草煎汤备用。用时取制备的药糊涂布于患者脐窝上,盖以纱布,再加胶布固定。然后将甘草汤趁热饮下,10~15min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气虚型胞衣不下。症见阴道流血量多色淡,少腹微胀,按之有血块而不痛,面色咣白,头晕心悸,神疲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二)方剂2

  1.组成巴豆2粒,蓖麻子5粒,麝香0.3g。

  2-用法先将前2味药共研为细末,加入麝香0.3g,调匀备用。用时取药末分两半,用一半敷于产妇脐中穴,另一半敷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束紧固定之。嘱产后静卧休息,片刻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淤型胞衣不下。症见胞衣迟迟不出,少腹胀急,疼痛拒按,阴道出血甚少或无,血色紫黯,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沉涩。

3敷脐方的功效与作用

  【处方】瓜蒂、南星、白蔹、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脐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敷脐散”。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敷脐方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敷脐方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4中医敷脐治疗儿童腹泻

  1、取肉桂、广木香、吴茱萸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次。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共研细末,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五倍子6g(炒黄),干姜12g,吴茱萸3克,丁香3克。将上药研细,混合均匀,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天。

  4、取吴茱萸6克,苍术10克,丁香6克,小茴香6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用温米汤拌匀,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天。

5中医馆教你中药敷脐

  新生儿脐炎:云南白药敷在患儿肚脐部,盖上纱布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再用绷带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黄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于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两周左右。

  小儿盗汗:取五倍子适量,研细成末备用。每晚临睡前取适量药末,用温水调成面糊状,敷于患儿肚脐,盖上一块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于翌日清晨将药饼除掉。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便秘:取生大黄适量,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克,以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肚脐上,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然后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每天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流涎症:取益智仁9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适量药末用少许食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儿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药期间可间断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每天换药一次。

显示全文